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和反思
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却被很多教师忽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而在很多的课堂教学中,即使是一些做为示范课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都鲜见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课堂的纵深度差,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书”目的达到了,但是没有完成“育人”的目的。
4、对教学的评价缺乏新的标准
对教学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还应注意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一致,而不能用以前的评价标准来评价现在的信息技术整合课。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很难看到有效评价的身影,即使有,一方面表现为教师为了阐明某个观点让同学间互评后的总结式点评,更多的则直接采用传统教学中的试卷式或测验式的总结性评价。而另一方面对老师的评价也是相对滞后,没有一个新的、合理的标准。
三、对于技术支持方面的误解
1、对技术存在一定的排斥观
虽然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持接受认可的态度,并且愿意在这方面多接受一些新观点,进行一些尝试。但是我们也发现技术排斥的观点也在一部分人中存在着。他们认为以中国教育的现行体制及经济现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根本无法实现。计算机或校园网摆在那里装样子、赶时髦可以,应付上级的一些硬性要求、检查评估、家长的要求等也可以,而从“爱护学生”、“保证教学进度” 的角度看则是不宜采用的。而且有些教师面对技术问题就会有畏惧感,特别是日益更新的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平时不愿意多用,对教育变革不能适应。
2、唯技术主义,过度依赖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得很多的现代技术在教学中被使用,如多媒体展台、网络等,但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于技术。这种现象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硬件的过度依赖。有些教师认为所有需要运用的技术环境都能随时保证不出差错,否则课就没办法上。我们说这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如果有技术的支持,我们能够做到信息技术在课堂中不同作用的发挥。但是如果因为这样那样的硬件环境的制约,导致出现无法按已定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实施,那么教师的应变能力要提高,而且要具备处理常见问题、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以保证教学正常进行。二是对于计算机教师的过度依赖。认为计算机老师是万能的,所有与计算机相关的一切工作理所当然要这些计算机教师包办,包括课件的开发,多媒体设备的管理等,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有些技术运用如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平台或多媒体教学系统,简单的教学软件的开发等都应是学科老师自身应具备的能力。
3、重精品型软件,轻实用型软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是教师都很熟悉的词汇了,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这些软件也都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是随着对教学软件重视程度的提高及各级各类软件评选活动的增多,很多学校出现了重评选型的精品软件,忽视教学实用型软件的倾向。于是出现了有评选活动时,学校集中几个教师用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利用各种复杂的开发工具来制作精品软件参评,这个软件几乎就完成了它的使命。我认为应该从关注课件转到关注教学过程,教学实用型软件应该成为课堂中CAI的主流。教师要能在较短的开发周期内自己制作教学软件,只有能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到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对于这种软件要求不必特别美观,也不必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信息也不必特别丰富,涵盖知识点也不必很多,只要能够成为学生认知工具或情感激励工具,教学中发挥到实用,管用,好用的作用即可。
四、对教学资源的误解
1、对信息技术现有硬件资源没能充分利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各种各样教学软件的推陈出新,很多新技术进入了课堂。如多媒体网络教室管理平台,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资源平台,VOD校园点播系统等等。这些软件再加上许多新媒体如视频投影仪、实物投影、液晶投影,无线传声器等,再加上原有的录音机,电视机(很多学校直接用背投式电视)等常规媒体,一时之间学校的信息技硬件装备达到了大型展览会的水平。然而我们发现有使用这些技术的时候,有的教师并没有真正掌握这些技术。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和反思(9)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