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班级:服113 授课人:傅依君 授课时间:2011.12.15 教学目标:
1、掌握《致像树》的象征手法
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了解这首诗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所表达的爱情观
课时: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学生朗诵;作者反对哪些爱情观?并说说作者为什么反对、批评它们? 明确: 凌霄花 —— 极力攀附
否定(世俗的爱情观) 痴情鸟 —— 单方痴恋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一味奉献
二、诗歌内容分析:
1、作者不作凌霄花,不作痴情的鸟儿,不作泉源、险峰,也不作日光和春雨,却要作一株木棉树,这是为什么呢?请从诗中找出原句,然后再作简单的阐述。
明确:“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对偶,诗眼。爱情的基础是独立平等。
2、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齐读课文,小组讨论) 明确:“根”紧握;“叶”相触——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每一阵风——互相致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成为知己;铜枝铁干——伟岸挺拔,刚强不屈,具有阳刚气概;红硕的花朵——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同甘共苦;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生死相依
3、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怎么理解“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明确:伟岸的身躯——男性的阳刚气概以及事业、成就等;坚持的位置——喻指平等的爱情;足下的土地——两棵“树”共同生活的土壤,指有共同的志趣、理想。诗人希望恋爱的对方也具有平等的爱情观和对爱情的坚决执着。
三、联系实际谈感想:谈谈通过学习本文,对爱情有什么新的认识.
四、总结:
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这两种爱情观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
五、全班分读全诗
六、布置作业: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又会向木棉说些什么?请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致橡树舒婷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