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第41卷第4期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ul.,2009
Vol.41No.4
*
旅游发展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基于/焦作现象0的解读
陶 伟, 邓路平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广东广州510000)
[摘 要]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的一个现实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更是一道/世界性难题0。焦作作为一个成功转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其发展过程)))/焦作现象0不仅已成为中国旅游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成为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个学术术语。作为时下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个典范,由/焦作现象0而生的/焦作模式0是否在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焦作模式0具有可复制性吗?通过对/焦作现象0的解读,剖析了/焦作模式0的实质,指出应该注意资源型城市转型在必为过程中更需科学而为之。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城市转型;焦作现象;旅游业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10(2009)04-0114-06
一、引 言
资源型城市大多因矿而建、先矿后市,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由于资源型生产的时限性和资源有限性的约束,资源型产业从发展最终走向衰亡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如果不能统筹规划,及时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城市的发展必然停滞甚至走向衰[1]败。如前苏联的巴库,曾是世界上著名的石油城,从19世纪70年代就开始开采石油,由于纯粹依赖石油的开发利用,不重视接替产业的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即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而陷入衰落。我国云南省的东川铜矿,是/一五0时期国家重点项目,借助铜矿资源的开采于1958年被设为地级市,铜矿的产值和税收曾一度占到东川市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总量的2/3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结构严重畸形,随着资源的枯竭,东川矿务局下属4个铜矿全部破产,东川市的行政建制也于1998年被取消,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矿竭城衰0的城市。
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现有资源型城市118座,土地总面积96万km,涉及总人口1.54亿人。按照国内经济学界的初步界定,在118个资源型城市中,有约
*
2
2/3的矿山进入中老年期,1/4的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单就矿业城市而言,根据中国矿业协会的统计,我国目前以采矿为主的资源型城市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退[2]期。总体来看,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效益、财政收入、基础设施、职工工资和利用外资的能力都不及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诸多的资源型城市正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而一些处于成长成熟期的资源型城市也将在几十年上百年后走向资源的枯竭,资源型城市在我国所涉及的面积之广、人口之多、经济地位之重、问题之多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阻力。因此,探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论题,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论题极具现实性与紧迫性。河南省焦作市,作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城市经济产业转型之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焦作,作为一个成功转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其发展过程)))/焦作现象0不仅已成为中国旅游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成为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个学术术语。
二、/焦作现象0)))一个资源型城市转型的
典范
焦作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19世纪中叶,
[3]
[收稿日期]2008-08-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金批准号:40201017)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陶 伟(1971)),女,河南平顶山人,中山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旅游与遗产保护、城市形态理论与方法。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旅游发展与资源型城市转型_基于_焦作现象_的解读_陶伟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