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工艺美术史(高度浓缩)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2-05-06 本文由落尽梨花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国工艺美术史

前言:

工艺美术史的概念:

工艺美术是艺术的一种,也是和社会生产有直接联系的物质文化之一。它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双重属性。

装饰纹样上看:

商代的兽面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等,都是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

艺术风格上看:

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如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一、概说:

母系氏族社会文化: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

父系氏族社会:制陶工艺的技术也更为提高,采用封窑技术和轮制是其突出的成就。

原始装饰:具有普遍意义的是“图腾”,图腾原为印第安语,意为“他的家族”。

二、石器工艺:

石器的制作,先是采用打击的方法,以后发展为“作窝”的办法,使断面能更整齐,符合所需形状和用途的要求。(旧石器时期:打制新石器时期:磨制)

钻孔的技术,创造了“管钻”的方法,即运用管状工具进行钻孔,它的特点是孔眼直,加工快而且省力。两面对钻则是石器工艺的一种技术改革。(后来在玉器中运用多)

三、陶器工艺:

制陶是一种专门技术,小型的器皿用捏制,较大的器物用泥条盘筑。陶器表面加工方法:压磨,压印,堆贴,刻划。

彩陶:新石器石器晚期,能够制作出非常优美的“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

棕黄色的陶器。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红色是赤铁矿颜料,黑色是锰化物颜料。

彩陶装饰图案产生原因:编织的模拟、劳动的节奏感、图腾的表号化、自然物的抽象化

彩陶装饰图案的形式法则:对比法、分割法、开光法、双关法、多效装饰法

黑陶:新石器时期晚期,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的广大地区,兴起了另一种文化。以出现较多的黑色陶器为特征,

所以称为“黑陶文化”;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也叫“龙山文化”。

黑陶的制作工艺:轮制,封窑技术

黑陶工艺特点:黑、薄、光、纽,黑陶又称“蛋皮陶”。

黑陶工艺的代表器物:鬶→它独特的造型体现了陶器制作者的巧妙艺术构思。

几何印纹陶:因印压的几何纹而得名。分布在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等。尤以沿海最为盛行。

四、结语:实用和装饰的统一、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形式感的应用、表号性的艺术手法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

一、概说:

二里头文化:介于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之间的一种文化。

二、青铜工艺:

青铜:指在红铜中加入锡、铅等冶炼成的一种合金。加入锡铅以后,颜色灰青,故称青铜。司母戊大鼎是这时期

的典型作品。

青铜器的制作:

制作青铜器要经过炼矿、制范、熔铸等几个过程。制作方法:泥模法和失蜡法。

青铜的主要优点:1、熔点低,容易掌握铸造过程

2、硬度可以增高,可以铸造需要坚硬的制品。

3、熔铸时由于铜液的膨胀性大,可以减少气孔,得到清晰的花纹。

青铜的造型:鼎、甗、鬲、五爵:爵、斝、角、觚、觯

青铜的装饰:兽面纹是主要的纹样。夔纹(近似龙纹的怪兽纹)、龙纹(我国装饰纹样中应用最久的一种、最早见

于青铜器)、

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

1、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

2、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3、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

4、商代铜器的装饰方法,早期脱胎于陶器的拍印,后期则运用刻花的方法。

5、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三、陶瓷工艺

白陶:是商代制陶工艺中一种特殊的产品。用高岭土制成。

釉陶:釉陶在这时期出现,釉色青绿而带褐色,胎亦较硬,呈灰白色。学术界称之为原始瓷器。是瓷器的萌芽。

四、玉雕

1

2

二、铜器工艺:

汉代的一批优秀的青铜雕塑品,铜马群:其中的马踏飞燕铜塑,也称铜奔马。

铜灯的形式:1、盘灯2、虹管灯3、筒灯4、行灯5、吊灯

虹管灯:灯体里有虹管,灯座可以盛水,利用虹管吸收灯烟送入灯座,使溶于水中,这是利用科学原理以防止空气污染。如河北满城出土的著名的长信宫灯。

铜镜:汉代铜镜的特点:体薄、平边、圆纽、装饰程式化

规矩镜:汉代王莽时期最著名的铜镜就是规矩镜。(TLV镜)因镜纹有规则的TLV形装饰格式而得名。外国学者也称之为TLV镜。关于TLV其实是古代六博的棋格。其博局上有TLV规矩纹。

透光镜:在汉代铜镜中,还有一种奇特的铜镜,即所谓透光镜。透光镜发明于西汉时期,铜镜外形和普通镜一样,并不是真正透光。但当光线照在镜面上时,镜面相对的墙上,会反映出镜背面花纹的影像。

铜鼓:依照铜鼓流行地区和式样不同,可以分为滇系和粤系两大系统。

铜鼓装饰花纹:1、太阳纹是铜鼓最普遍的鼓面中心的装饰。2、蛙纹是最富特色的一种铜鼓装饰,均作立体浮雕状。

三、陶瓷工艺

釉陶:是指涂有黄绿色低温铅釉的一种陶器,又称铅釉陶。铅釉陶是汉代工艺的一种创造,最早生产于关中地区。早期瓷器:汉代早期瓷器,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东汉的中后期,已经进入完成的阶段。这种早期瓷器,以青瓷为主。这时在制瓷的科学技术上,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条件。使用了“龙窑”(浙江)。

砖瓦:

画像砖:艺术性较高,有空心砖和方砖两种。模印技术制作的有装饰花纹的。方砖,多为四川成都地区所产。

瓦当: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称为半规瓦。秦代的瓦当半圆发展为圆形。汉代则主要流行圆瓦当。

瓦当的装饰: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文字

四神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汉代把四神看成与僻邪求福有关,它又表示季节和方位。

四、染织工艺

丝织:汉代丝织品的生产,以齐、蜀为主要产地。

汉代丝织花纹:1、云气纹2、动物纹3、花卉纹4、几何纹5、文字

云气纹:也称流云纹,它以线条的舒卷起伏为表现形式,在汉代染织工艺中是一种主要的装饰纹样。云气纹往往作为纹样组织的骨骼,在云气纹舒卷起伏的空间,布置各种飞禽走兽。云气纹的运用,增加了装饰画面的动感。它的图案构图上,具有分割画面的作用,使装饰的构成若干大小不同的装饰区,以产生艺术的变化,也起到联系和呼应的作用,使若干装饰区形成整体,产生统一的效果。云气纹可能是由于动物纹的长期演变而形成的。图案进行了大胆的综合加工和抽象化,富于较多的浪漫手法。因此,很难说是由于某一种形象的演变。

刺绣的针法:主要是运用辫绣,或称锁子绣。

五、漆器工艺

漆器:汉代,盛产漆器的楚地似已衰落,而四川的蜀郡、广汉郡则成为漆器生产的主要中心,产量很大,制作精美。汉代的漆器生产组织严谨,分工很细。

漆器的装饰花纹:!、云气纹2、动物纹3、人物纹4、植物纹5、几何纹

漆器的装饰手法:仍以彩绘为主。除以红色和黑色彩绘外,还发展到多彩。还有针刻,汉代称为“锥画”。

六、石雕和玉雕

画像石:武氏祠画象石。武氏祠在山东嘉祥县城南十五公里。

玉琀:玉琀系殉葬用品,作蝉形,放在死者口中。玉琀多用八刀刻成,俗称“汉八刀”。

七、结语:汉代初期,由于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汉代儒学的宗教化,神学的兴起,厚葬之风的流行,反映在工艺美术和装饰题材上,羽化升仙,祥瑞迷信等一类内容占有极大的比重。在工艺美术史上取得实用和美的统一,并向一物多用化发展。汉代装饰风格,可以用质、动、紧、味四字来概括。

第六章六朝的工艺美术

六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进入了瓷器时代。

一、陶瓷工艺

陶和瓷的区别:一是原料不同,陶器用粘土;瓷器用瓷土。二是烧窑火候温度不同,陶器较低,约800℃左右;瓷器较高,约1200℃左右。三是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

青瓷:最早的瓷器是青瓷。六朝的青瓷产地,主要是以浙江地区为中心。浙江的上虞。

瓷窑:越窑

青瓷的造型:器皿多为平底,罐壶多有系耳,晚期多流行桥耳,总的说来,器形是由浑圆逐渐向修长发展。

盘口壶:鼓腹,细颈,口呈盘形,因此得名。肩有系、或两个一组,或四个等距离分布,平底,有的有盖。

鸡头壶:又称天鸡壶,是具有时代特色的一种壶式。

莲花尊:这是一种具有较高艺术性的造型。

青瓷的装饰花纹:莲花、忍冬、朱雀、辅首等。多在器物的肩部,形成带状的二方连续,用压印的方法组成。而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是莲花纹和忍冬纹。

六朝画像砖和汉代画像砖有很大区别:1、汉代画像砖多为一砖一画,而六朝则成为整体性和主题性的大型砖印壁画,一个题材往往几十块砖或者几百砖组成。设计和生产都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没有高度的工艺水平,是制作不出的。2、题材内容的发展。六朝除汉代流行的车马出行,四神仙人等题材外,还表现了圣贤高士,更有现实生活气息。3、除动物纹外,莲花卷草,山石树木,已占重要地位。4、多用飘举流畅的线条表现各种形象,并多为浅浮雕的立体效果。5、汉代质朴古拙,六朝清秀雅致。(南京“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以南京西善桥为代表。)二、染织工艺

纺织工艺家:三国时魏国的一位杰出的纺织工艺→马均

两晋时期的染织工艺:丝织仍以四川的蜀锦著名。

六朝时期的丝织纹样:在继承汉代传统的基础上,并有所发展变化。构成了有规则的波状骨架,更加样式化,形成几何分割线。

三、漆器工艺

夹纻:漆器的夹纻作法,是用漆灰造形并用麻布粘贴作为漆胎,在战国两汉时期已经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开始利用夹纻工艺塑造佛像。

斑漆:所谓斑漆,是用几种颜色漆交混而产生斑纹的一种漆器,或用单色漆显出深浅不同的斑纹。

3

绿沉漆:绿沉漆是色漆的发展。绿沉色就是一种暗绿色,如物沉水中,其色深沉静穆,故称绿沉。这种色漆的出现,标志着髹漆工艺在调色技术上的新成就。

四、其他工艺

值得注意的是,石窟边缘常常雕饰卷草花纹,这是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装饰纹样。

五、结语:六朝时期,在我国工艺美术发展史上,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过度时期。它有清秀、空疏的艺术特点。六朝时期是个动荡的时期,因此,工艺美术制作的宗教化,和受外来形式和风格的影响,正是六朝时期的重要时代特色。

第七章隋唐工艺美术

一、概说: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的社会特点,可以用“统一,上升,自信,开放”八个字来说明。

二、陶瓷工艺

隋代:除了传统的青瓷在南北各地的继续生产外,白瓷也已经烧制成功,这是一项突出的成就。

唐代:

青瓷(越窑):越窑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陆羽《茶经》:对当时各地瓷器作为茶具的评价,是“越州上”。

秘色:唐代的越窑,封建统治者为了提供宫廷用品,曾设官督造。这也就是后来历代所设的御器厂或官窑的前身。当时这种窑所出的产品,赋予另外一个名称叫做秘色。

白瓷:陆羽《茶经》虽然从饮茶的角度来评定,认为邢不如越。然而邢瓷却是类银如雪。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制作地点:长安和洛阳。制品可分为:器皿、人物、动物。唐三彩是用经过精炼的白粘土制胎,两次烧成的。它首先用千度左右的高温烧成陶胎,挂釉后再经900℃左右烧成。

唐代陶瓷造型特点:一是日渐向实用化发展。二是仿生器形的变化,汉代六朝时期多用模拟动物,唐代则向植物反展。

釉下彩:是唐代长沙窑制作的一种特产。它是青花瓷的先声。

装饰手法:唐代早期多采用堆贴,中期则以刻花,划花最为流行。晚期出现了绞釉和洒花等方法,这反映了色釉的制作种类在不断增加。

三、染织工艺

隋代的丝织生产:北方以河北定州为中心。

唐代:锦

唐锦的花纹:联珠纹、团窠纹、对称纹等

窦师纶:初唐派外四川管理制造皇室用物的官员。他是一个卓越的丝织设计家。常以鸡、羊、凤、麟等为题材,组成对称形式,所以称对鸡、斗羊。还有天马麒麟,花树对鹿,等共十多种纹样。因此窦师纶封爵为“陵阳公”。当时人就称这类花纹的“瑞锦”“宫绫”为“陵阳公样”。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史(高度浓缩)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中国工艺美术史(高度浓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42148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