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完成效果测试题 编号:01
命制人: 审核人 : 时间:2014年2月15日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2.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 )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
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 D.当时的纺织材料有麻和丝 3.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 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观察右图,图中的犁耕方式开始于
A.春秋战国 B.西汉末年 C.三国两晋 D.隋唐时期
5.《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土地兼并严重
6.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7.张履祥在《补农书·总论》中说:“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凭田以耕,亦其势也。”此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C.古代农业生产中已出现租佃关系 D.农民的人身依附性增强
8.1786年毕沅的一件奏折记载:“豫省连岁不登,凡有恒产之家,往往变卖糊口。近更有于青黄不接之时,将转瞬成熟麦地贱价准卖。山西等处富户,闻风赴豫,举放利债,借此准折地亩。贫民已经失业,虽遇丰稔之年,亦无凭借。”材料所述现象对当时经营方式产生的影响是( )
A.土地买卖频繁 B.租佃关系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 D.庄园经济盛行
9.在浙江宁波等地发现了汉代瓷窑遗址,在河南、河北、安徽、湖南等地的东汉
1
墓葬中都曾发现瓷制品,而尤以江西、浙江发现的为多。据此不能判断( ) A.瓷器的发明最迟不会晚于东汉 B.汉代我国南北方可能都已能烧制瓷器 C.汉代瓷器常作为冥器使用 D.汉代南北方形成青白两个瓷系
10.中国传统工艺常常出现失传现象。如蜀锦某些制作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失传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国家对技术传承重视不够 B.传统制作工艺难教难学
C.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 D.市场缺乏对传统工艺品的需求
11.与唐朝前期的长安城相比,北宋卞京城最大的特点是 ( ) A. 商业活动更加频繁 B. 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C. 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 D. 依傍河流两岸而建 12.《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上述材料反映了唐代:( )
①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员 ②有了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 ③城市商业活动比较规范 ④都城长安商业活动繁荣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
13.中国古代商业是农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下列不属于其发展特征的是( )
A. 起源早,发展水平高 B. 阶段性特征明显,各时期发展不平衡 C.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D.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发展道路曲折
14.历史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一堂题为“大唐长安商业”的探究课,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史料,其中不符合探究课主题的是( ) A.“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 B.“皆云西市,能辨识珠宝” C.“夜三更,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 D.“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 1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16.明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由此不能得出( ) A.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农产品商品化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17.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 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海禁政策的必要性 B.海禁政策的恶果
2
C.小农经济的脆弱 D.明朝社会矛盾激化 18.航母副总设计师吴晓光指出,“我国传统文化对海洋观念比较淡薄。”究其原因有( )
①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 ②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③闭关锁国政策的制定 ④指南针的发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清时期佛山剪纸有专门行业大量生产,甚至远销南洋各国。佛山剪纸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支持开辟海外市场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航海技术的进步 20.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21.《永禁机匠叫歇碑》(如图)从碑名分析,“机匠”即机织工人,“机户”,即作坊主;所谓“叫歇”,是苏州方言,即高喊停工的意思。这些内容能够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
①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②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兴起于苏州 ③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劳资斗争 ④中国早期雇佣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开展斗争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2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 ) A.对黄金、香料的狂热追求 B.《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传播
C.原来的商路被奥斯曼帝国控制 D.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
23.15世纪,欧洲人探寻新航路最根本的原因是 ( ) A.欧洲人富于冒险精神 B.欧洲人的贪欲特别旺盛
C.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D.欧洲的手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分离
24.新航路开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影响是( )
①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 ②西方国家开始在各大洲进行殖民掠夺③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④给非洲、美洲地区带来深重灾难,造成其落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5.17世纪荷兰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 ) A.海盗劫掠 B.组建商业公司 C.贩卖黑人 D.发展种植园
26.17世纪世界头号贸易强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欧洲国家是(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27.下列因素中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圈地运动的进一步进行 C.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D.生产技术的不断积累
3
28.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最大影响是( ) 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B.促进了英国重工业的发展
C.标志着英国工厂制度的确立 D.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29.1815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蒸汽锤、铁路设备 D.电话机、水力织布机
30.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是( ) A.以重工业为中心 B.科学技术和生产紧密结合 C.范围更加广泛 D.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