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重点笔记(14)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6-02 本文由第九灵度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5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社会惰化作用在社会中广泛存在,原因是个人的评价焦虑减弱,使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责任意识下降,行为动力也相应降低。在以下几种情境下,人们倾向于较少出现社会惰化作用:⑴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⑵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号召性或有效激发人们的卷入水平⑶以群体成功为目标的奖励引导⑷群体有鼓励个人投入的团队精神⑸个人相信群体成员也像自己一样努力。

1.6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从众对个人适应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7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别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为。服从和从众的区别:服从主要是指对命令、群体规范或者是权威意志的服从,可能自愿的,也可能是被迫的。从众是对社会舆论、群体的气氛压力的随从。

1.8模仿是指人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一种与他人的行为类似的行为。对个人,模仿是个体社会化的一种手段,是人类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对社会,模仿可以起到促进社会整合与发展一作用,因为很多基本的行为规范,个体都是通过模仿掌握的。

模仿有两种,一种有意识的模仿,一种无意识的模仿。

2、大学班集体心理

2.1集体凝聚力的培养

集体凝聚力是集体对成员的一种吸引力。培养方法包括:⑴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⑶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2.2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

积极作用: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及时解决问题,增强信息沟通。

消极作用: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传播小道消息。

3、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

3.1人际交往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从动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从静态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起来的关系,即人际关系。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重点笔记(1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重点笔记(1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9267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