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13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4月 第8卷 第4期·指南与共识·
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执笔者(按姓氏拼音顺序):黄家星,林文华,刘丽萍,濮月华,谭泽峰,徐安定
缺血性卒中;侧支;评估;建议
缺血性卒中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
见疾病,目前被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依然有限,仅包括超早期血管再通和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而由于治疗时间窗的严格限制,超过90%的患者因为不能及时赶到医院而丧失从超早期血管再通中获益的机会[1]。
近年研究发现良好的侧支循环可减少梗死灶容积、改善预后,减低复发风险[2-5]。
此外,准确而完整地评估侧支循环可能是决定缺血性卒中个体化治疗的前提条件之一[6]。
目前国内对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关注度及其临床意义理解不足,在评估方法、标准和干预措施上也缺乏统一的认识。为此,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组织
国内部分脑血管病专家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就上述核心问题达成共识,以期促进国内同行对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的关注及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
1 概述
1.1 定义 侧支是指连接邻近树状动脉群的动脉血管结构,存在于大多数组织中,通过改变血流路径而达到对闭塞血管供血区提供逆向血流灌注的作用。脑侧支循环是指当大脑的供血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血流通过其他血管到达缺血区,从而使缺血组织得到不同程度的灌注代偿[5]。它是决定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最终梗死体积和缺血半暗带的主要因素。
1.2 脑侧支循环的代偿机制 人类脑侧支循环
代偿一般通过三级侧支循环途径来建立[5]。
一级侧支循环指通过Willis环的血流代偿。它作为最重要的代偿途径,可迅速使左右大脑半球及前后循环的血流相互沟通。二级侧支代偿指通过眼动脉、软脑膜吻合支以及其他相对较小的侧支与侧支吻合支之间实现的血流代偿。三级侧支循环属于新生血管,部分病例在缺血后一段时间才可以形成。
脑血管狭窄/闭塞发生后,侧支循环代偿随之开始建立或开放,以尽可能满足脑的血液供应,但不同个体、不同状况下差异较大。一般情况下,一级侧支循环代偿起主要作用,如果依然不能满足灌注需求,二级侧支循环随即开放,如颅内外动脉之间开放的侧支通过软脑膜动脉的代偿途径等[7]。
而三级侧支循环代偿因为需要血管新生,所以需在缺血数天后才能完全建立血流代偿。1.3 影响脑侧支循环的因素
(1)血管变异性:侧支循环的结构完整性是发挥其一级和二级侧支循环代偿能力的重要前提,尤其是Willis环,而普通人群中Willis环的完整率仅为42%~52%[8]。
(2)危险因素:高龄、持续血压增高、高脂血症和血糖增高会使血管调节能力和内皮功能下降,从而导致三级侧支循环代偿的建立能力下降[9-11]。
(3)其他:侧支循环血管管径大小和压力梯度对侧支循环代偿有重要影响,一般认为Willis环管径<1 mm,其代偿能力不良,但依
通信作者
王拥军
yongjunwang1962@
【关键词】(侧支或新形成的血管吻合)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1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