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中优化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践与思考
1、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综合探究课应该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形成态度,做出价值选择,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完整地倾听别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很少给学生发言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甚至失去提出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和勇气。为了让同学们在综合探究课中感受情感,明确态度,树立正确价值观,我们尝试激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说采用“无需举手,自由发言”的课堂组织形式来引导鼓励学生发言。在具体实施中我们也倡导三条基本原则:女生优先,男同学要谦让女同学;前排优先,当前后排同学同时站起来时,后排同学应该谦让前排同学;经常发言的谦让较少发言的同学,课堂秩序力求做到活而不乱。如果出现学生的争论,首先教师应感到争论是好的现象,真理越辩越明,但要提倡发言时的文明礼仪,即要先肯定他人的意见,即使是肯定他人的声音响亮也是可以的,然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避免部分学生垄断“发言权”,让每个同学都能勇敢地“站起来”我们还尝试着为学生的发言提供的学分的保障,在新课程中修习过程的9个学分中我们安排了四个学分分配到四个综合探究活动课中,每课一学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主动发言,不参与探究合作就有可能失去这个学分。
2、教师的言行应富有激情,教师应在聆听中贯彻赏识教育的原则。 《世界是平的》一本书中,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指出“当我回想起我最喜欢的老师时,我并不记得他们具体教会了我什么,但我肯定记得曾经为所学内容激动不已。现在还伴随我的并不是他们传授的内容,而是学习那些内容时的激动心情。”如果教师都没有激情,那你就不可能点燃别人的激情之火。要用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教师应充满激情地组织综合探究,精心设计。你认可的目光,赏识的态度、中肯的点评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传递。
赏识教育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积极促进作用,教师首先应学会聆听,因为在综合探究课中学生表达感情、论辩是非、展现态度的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中优化落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践与思考(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