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意义分析(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6-02 本文由始终是外人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异化劳动的任何表现,都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

“如果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并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另一个人。如果工人的活动对他本身来说是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给另一个人带来享受和欢乐。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只有人本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己的力量。”[1]99这样,马克思从人与物的关系看到了人与人的关系,看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且进而表明了私有制社会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只能是相对立的异化关系。

第三阶段,是马克思的社会异化理论阶段。这一阶段的异化理论,成为说明人与社会关系的对抗性质以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冲突的一般原理。人和社会的关系是双向的:一方面,人是历史的主体,人的活动形成社会;另一方面,社会又是人生活的环境,制约着人的活动。人创造环境,环境又改变着人。人和社会的关系的第一个方面,即人创造社会的问题,在劳动异化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论证;第二个方面,即社会改变人的问题,在社会异化理论中得到了集中的说明。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2]人们是在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这种创造历史的活动不是任意的,而是在一定存在、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从事创造活动的。理解了这一方面的含义,对于我们全面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非常必要的。所以说,社会异化理论的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在社会异化理论中,理论中心较前发生了变化。全部历史观的根据问题就是解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这里,马克思从异化史观进而发展到唯物史观,根源也在于抓住了这个历史观的根本问题,并且在解决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中,坚持了历史的逻辑与理论的逻辑的统一。 其次,在社会异化理论中,异化理论的内容转向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而且对于这一问题有更进一步的细化研究,分成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社会的劳动者分工和私有制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对抗性质。这是劳动者个人与他的活动结果的对抗关系在社会内部的反映,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资本对劳动的奴役、阶级对抗和阶级统治、社会发展的自发性、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对立、国家对个人的统治、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欺骗性等等。二是个人发展和社会的对立。这种对立在这里主要表现在社会通过牺牲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也就是意味着个人发展受到社会发展的压抑、摧残,社会发展使个人的发展动物化、片面化、畸形化。总之,社会发展泯灭个人发展。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意义分析(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意义分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9554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