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关键词
27 工资率——指单位时间的劳动力价格。
28 基本工资——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实际工作时间得到的报酬。 29 实物工资——雇员以实物形态获得的劳动报酬。
30 工资刚性——指劳动力市场上的货币工资水平向下浮动的可能性或工资向下变动的弹性非常低。
31 按要素分配——各种报酬取决于各种相应的要素投入。
32 劳动分红制—是指企业每年年终时,从所获得的利润中按预定的比例提取分红基金,按照员工的劳动成果等条件,以红利形式分配给个人劳动收入。
33 年薪制—年薪制是指对企业中受聘担任厂长、经理的企业经营者实行的一种特定形式的计时工资
34 工资水平--工资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统计范围内劳动者平均工资的数额,其基本计算公式为:工资水平 = 劳动者工资总额 / 劳动者平均人数。工资水平有货币工资水平和实际工资水平两种表现形式
第七章 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35 收入政策—就是通过非强制性或强制性手段控制工资总水平的政策,是一项针对工资的政府宏观经济政策
36 最低工资-所谓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额。
37 工资指导线 ----所谓工资指导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保证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经济指标的现状与变动,提出的关于年度工资水平增长标准的权威性建议。
38 工资指数化-即通过立法,将工资增长指数与生活费价格指数直接挂钩,定期按照规定的比例自动增加工资,它是一种制度化手段。
39 工资谈判制度 ----工资谈判制度,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企业、雇主或其组织为一方,以雇员或工会组织为另一方,双方在政府的指导协调下,就企业工资分配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它主要包括宏观工资谈判制度,中观工资谈判制度和微观工资谈判制度三个方面。
40 工资差别 ----工资差别是指劳动要素提供者之间在要素服务收入数量方面的差异和相互关系。
41 竞争性差别工资 ----由于劳动者个人素质或个人劳动技能差异产生的工资差别,称为竞争性工资差别。
42 垄断性工资差别 -----垄断性工资差别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特殊素质或所处的特殊阶层而产生的工资水平方面的差别。
均衡价格 -----在一般商品市场中,通过需求和供给的矛盾运动,最终使得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供给数量和需求数量相等,从而形成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均衡价格的形成实际上是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43 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人均创造价值量的多
少,它代表着该国家或地区的财富创造能力。
第八章 就业与失业
44 劳动就业 ----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 , 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 , 并获得赖以生存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45 充分就业----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