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定期评估,对不合格的专业要及时进行调整。
八、高等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把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性有机结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拓宽专业口径,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加大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改造传统学科专业的力度,实现传统学科专业新的发展。鼓励高等学校构建学科大类基础平台,学生在校期间,前期按学科大类招生培养,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后期由学生根据市场需求自主选择专业。整合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内容,继续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优化课程结构。
九、继续推进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实行弹性修业年限,积极推行第二学士学位、双专业、主辅修制等教学管理制度。各高等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制度,高等学校之间可建立相应的学分互认制度,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跨学校修读有关课程。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推行导师制,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个性化服务。
十、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调整要突出高职特色,面向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要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加快推行学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努力促进职业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的结合。加强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的密切合作,建立企业人才需求预测规划制度,积极探索和建立企业“订单”式培养机制。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创造条件让企业直接参与高职院校招生、培养的全过程,使企业在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确定、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教学水平评估等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十一、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基本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根据学校实际,实行多学期设置、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教学模式。鼓励企业与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所需人才。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大学生提供教学实践岗位,把接纳大学生从事教学实践作为培养人才、选用人才、发挥高素质人力资源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应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加强对已聘用应届毕业生的岗前专业培训,新发生的相关费用支出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不足部分按规定计入企业成本费用。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