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新课改【新课改中信息技术教师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办法】
xx年秋季,安徽省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为了全面了解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实施情况,xx年10月中旬,在安徽省教科所的方其桂老师的带领下,全省十多位市教研员,到宣城市进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调研。通过听课、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初步了解到目前安徽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意见
1.教学理念方面
不少教师至今还将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将上课的目标定位在让学生掌握一个个具体软件,于是上课就是将软件的主要功能、菜单命令、工具甚至对话框中的参数全面介绍给学生。这种教学既存在方向上的背离,也存在方法上的偏差。我们的教学理念应该转变为以学生的需求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为目标。
2.教学方法方面
(1)学生定位不准。高中一节“表格类信息加工”课,教师首先介绍一个蚕茧表格(相信学生和我们一样没有搞懂这个表格本身,因为我们都不是蚕茧厂的),其后对Excel软件的常用功能作了全面介绍。但事实上,学生大多数没有学过Excel软件,这样一节课中,学生最多照葫芦画瓢算几个成绩总分和平均分。备课的重要一环就是备学生,新课程提出要关注全体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和习惯,尤其是在使用非零起点教材的学校更要了解起点情况,否则很难进行教学。建议开学之初,教师可以通过安置性测试掌握学生起点情况,然后进行分层教学。对于班级比较多的学校(能同时有两个班级上课)就可以分成两个层次教学,即分A(零起点)、B(非零起点)班教学,也就是将行政班级拆分成两个教学班级。
(2)教学目标不明确。新课程坚持以信息素养提升为课程目标,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将信息技术课变成单纯的技能训练,还是就软件教软件。实际上,应该让学生不仅会做,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才更好。
(3)教学方法不当。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灵活而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不能简单使用一种或两种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单调,缺少教学环节,满堂灌的教学思想比较严重,整堂课教师演示一步,学生操作一步。结果,学生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发挥出来,只能是被动接受教师讲的菜单命令、对话框等,只能按照教师的操作,完成千篇一律的作品。常用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方式有小组合作、独立学习、启发式、探究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只有各种教学方式相互补充,让课堂上充分体现民主、平等、互动,才能够发挥教学效益,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教师从新课引入到让学生操作,最少的用了15分钟,长的接近25分钟,学生上机时间普遍不足30分钟。其间,教师还在学生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不时锁定学生机,使学生的抱怨声不断。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必须有足够的上机时间。
(5)教学流程不规范。部分教师已经注意到了使用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但其流程存在不全或不科学的问题。如一位教师应用分组教学,在分组时,让水平差的学生到水平好的同学身边组建成一个组,结果没有一个人动(显然不会有学生会当着那么多人面用行动表明自己水平差)。事实上,其他教师的分组也很少起到分组的应有作用,有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