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里生活着790多万的客家女儿。他们以采茶为生,以大山为伴,这里茶文化久远,有关材料中体现,从宋朝起就有名茶以贡品的身份进入宫里,在雍正时期,阳春三月就会有大量的茶商涌入赣南安远,采茶女们在茶园里边采茶边歌唱,就这样,使这样很简单的劳作成为了一种集体式的歌舞形式,却为采茶戏揭开了帷幕。 (二)赣南采茶戏的发展历程
赣南采茶戏形成后,很受当地人民和茶商的喜爱,随着茶业的兴起,采茶戏也随之兴起,也随着茶业的发展而发展。由茶山走向了赣南农村,为赣南农村的人民表演,而且多以农村为题材的杂套戏。“二旦一丑”“三脚班”就是在那个时候来的,在乾隆、嘉庆、光绪年间都是最盛行时期。建国后,我国开始对采茶戏进行改革,在原来的采茶戏基础上进行改人物、改戏、改制,使得赣南采茶戏进入了春来看到了希望。有很多改编的传统剧目如《补皮鞋》。有很多的剧目都用移花接木的方法,把很多的采茶戏剧目都通过加工后成为了现代戏,而且很有新意。
1979年,赣南采茶戏在党的关怀下又得已复生,剧团又组建,演员又重现,而且这个时候又注入了很多新的演员,也为赣南戏的发展提供了人力条件。便得有些采茶戏被拍成了彩色戏曲出现在屏幕上,这个时候的采茶戏可以说是响彻全国。而且采茶戏还进入了宝岛台湾进行表演。采茶戏被广泛推广,东北到肇东;东南到台湾;西南到南宁一带;西北到贵川。至今为止这些地区的客家人区域还可以追寻到采茶戏的脉络。 (三)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点 1.用当地客家方言为舞台语言
赣南的采茶戏在舞台语言上是使用当地的客家方言。它边唱边舞,现场的气氛轻松活跃,唱词通俗易懂,语言诙谐调侃,集民间的口语、民间的歌曲腔调、民间的舞蹈表达、灯彩于一体,完全的淳朴民间生活气息。 2.独特的题材选择
赣南传统的采茶戏剧目都是以人民的实际生活出发,都是人民的真实生活,他们演劳动人民的生产斗争,他们演劳动人民的斗争、他们演劳动中的爱情,因为他们演得这些来源于群众中所以又回到群众中去所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在选择题材上非常接近群众底层,如手工业者、卖艺的人,以这些社会的底层人物做为戏的人物题材,以他们的生
4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活为背景,还就是以男女之情、人间喜事、闹事的情剧也是采茶戏的主要题材,很少有悲剧。就这样,采茶戏没有因为历史的变迁,环境的改变而失去生命力,仍然是一朵奇葩[3]。 3.独特的音乐声腔效果
赣南采茶戏在音乐声腔上很有讲究。如“三腔一调”中的“茶腔”,他是赣南采茶戏三腔中的主要声腔,茶腔是最具有原生态、原气息的,具有纯天然的田野风味,来源于生活,原创于自然,节奏上活泼、明快,旋律上优美、抒情。把人完全带入自然之中,与田园风光面对面。感受这种腔调之美。“灯腔”与“茶腔”相比它音域高远,声音浑厚,表现粗犷,旋律跌宕起伏,张弛有序,有深厚的戏曲味道。这种腔调与唢呐或者锣鼓伴奏相配合,可以真切的演绎出向上进取的精神风貌。“路腔”闻名可以理解,这种腔调的来源应该与路上行走有关,一定是具有轻松自然、活泼灵动、调侃风趣的特点。说到调,很多人都会知道享誉全国的“斑鸠调”。这里的“杂调”是值得一提的,调子像一个灯下的美女,娇柔甜美;又像一件盛宴的礼服般华丽;又如精灵般具有玲珑之气,尽管在采茶戏音乐中它不是主要的腔调,但是戏却因为它的出现而有一种非技术而艺术的效果。戏里的有些戏中需要,还要有衬词来做修饰,使之不拗口,而且听起来很有韵味,比如:下山到家打“哟喂”,上路赶车“哪嗬嗨”,做饭弄水“哎嗨哟”[2]。 4.独特的表演形式
采茶戏的表演形式,根据表演特征可以归纳为“三奇三绝”。一奇:采茶戏都是以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男女情爱或者劳动对象为题材的;二奇:用动物的动作名称做为演员的模仿动作名称;三奇:有歌有舞,边歌边舞的这种民间的哥舞剧。
一绝:矮子步,在众多的戏曲中采茶戏的矮之步可以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二绝:单袖筒,单袖筒是赣南采茶戏中男丑用的服袖,它区别与古戏曲中的水袖。它的位置固定,只在左手。这都是来源于采茶中,它可以用来各种表达情绪。可以悲、喜、怒。形容单袖筒是不能用美字来形容的,只能说它在与矮子步结合使用后产生了奇异的效果,显出戏特有的情趣。三绝:扇子花,从扇花的动作上来分种类颇多,得有数十种,它的表现彰显力极强,它可以像一朵绽放的花,在老艺人那里,我们还可以学到一些扇子花的手指艺技。如:五指时花头是朝天的,四指时花头是朝前的。
这“三奇三绝”是原生态的产物,是这些客家人生活在这里的本领,也是大自然造就出来的。如他们的矮子步,是大山给予他们的特殊礼物。生活在这里的姑娘们,小伙子们
5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一边劳作一边唱茶歌,自然地形成了采茶舞。演员模仿的动物动作也都是大自然给予的。人们在动物的身上获得了启示与灵感,使生活在山区的客家人有了艺术创造的源泉[4]。 5.独特的角色扮相
在赣南采茶戏在人物的塑造上也很有讲究。在采茶戏的传统剧目中,可以将矮子步与单筒袖相配合,再添上扇子茶,可以将剧目中的人物刻划得很真。而且演员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来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生动活泼,用自己的形体语言表达着内容,比如在《钓蝇》中的刘二,演员通过形象的表演将刘二的丑态全部演了出来,使得作品的可看性大大的增强了,也有了看点。 6.独特的音乐形式
赣南采茶戏的音乐与山歌小调
赣南采茶戏的音乐最初是受山歌和小调,还有地方的灯彩影响。茶区多在山里,所以客家的人都有唱山歌的情节,而且唱山歌无论地点,可能在采茶,可能在田园,可能在做衣,都会有歌声伴随,这山歌在客家人眼里,能够解除一天的疲劳,能够驱赶山路的狼,能够表达心情。再配上唢呐、锣鼓,再加上人为的力量,慢慢的就有了赣南采茶戏的舞台唱腔。
7.赣南采茶戏的音乐与勾筒正反弦
在赣南采茶戏的乐器中,主奏乐器是勾筒,音色与二胡相近,与二胡的构造也有类似,演奏出来的风格也可以和二胡相映。勾筒来自客家的独门乐器,出自客家的选民之手,之所以为勾是因为它能在墙上挂着,在肩上勾着,是竹制的,比二胡的琴筒大,音量大,音色深厚有力,很能够表达劳动者的性格,可以从演奏中听到劳动者的淳朴、刚强。别看它不是专业的人士所造,但是想拉好了也不容易。
正反弦是怎么区分的呢?正弦是跟随唱腔的,反弦是其他协助演奏的。反弦比正弦在定弦时低一度、四度、五度。这样在演奏时就可以形成一种互补出现,高低配合、简繁得当、上下搭调、左右缝合,使演奏具有整体性,也彰显了唱腔的力量。
6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三、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
在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中涌现出两大类剧团性质,一类是公立性的,一类是民营性的。但是他们在对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上都在努力的绽放自己,使得赣南采茶戏文化发扬光大。 (一)推陈出新的赣南采茶歌舞剧团
1998年9月1日,赣南采茶歌舞剧团成立了。它的力量来自于原赣南的采茶剧团与原赣南歌舞剧团,是市级的、专业的、江西省赣州市唯一的艺术表演团体。由两个完全没有共同点的艺术品组成的赣南采茶歌舞剧团他是如果发展起来的呢? 1.赣南采茶戏和赣南歌舞的完美结合
两种不同艺术形式与表演风格就这样走到了一起,形成了赣南采茶歌舞剧团。他们利用了二者的优点,保留了二者的表演风格与艺术形式,让二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互通有无,互相感染,彼此借鉴,使得表演的效果在特色上更加地方化,从审美角度上给人带来美感,适合现代人的品味,因为两个艺术团体都集中到一个团体当中,演员的团队力量大了,而且外在物质条件也好了,可以将表演更好的进行,剧目的内容多了,演出的水平也提高了,演出的效果也越来越完美。赣南采茶歌舞剧团有近百个剧目是储存的力量,现如今这个剧团已经是一个创作水平高、演员力量雄厚、乐队编制完善、演出设备先进、表演团体专业水平高,在我国的众多艺术表演团体中,赣南采茶歌舞剧团已经是一个著名的品牌。
2.独特的音乐风格
在赣南采茶歌舞剧团的储存剧目中,在音乐方面仍然体现赣南采茶戏的特点。在所有的剧目中都有赣南民歌音乐做为点缀。给人的是一种视觉心灵之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让人体会到客家人的采茶戏文化特色,还可以从那独特的细腻唱腔、音乐的流畅、那种边歌边舞的风格感受到客家的乡土味道。尤其是当赣南的采茶戏边歌边舞这种具有传统概念的表演形式遇到了现代歌舞的表演形式,它们的有效的结合,让所有人眼前一亮,舞台效果太美了,像在诗中,像在画里,像在春天里那们赋有朝气。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