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亚洲分区、非洲、欧洲西部测试
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1~3题
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
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
C.土壤 D.降水
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
东南亚、南亚国家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多样,具有经济发展的良好条件,完成4~5题4.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热带季风影响,农业生产具有良好水热条件 B.大部分地区属高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均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D.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工业
5.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南亚以白色人种为主,而南亚以黄色人种为主 B.东南亚适宜于天然橡胶生长,而南亚有利于棉花种植 C.南亚产业属于资源密集型,而东南亚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 D.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聚集之地,而东南亚华人华侨相对较少 读世界某区域图(图3),回答6-7题
6.对巴厘岛区域特征的描述可信的是
1
0°10
110°
120
A
A. 5月到9月比较凉爽,为旅游旺季 B. 地势四周高中部低,森林覆盖率高 C. 四季如春,降水丰沛 D. 气旋活动频繁,多上升气流 7.图中A海峡
①位于马来半岛与爪哇岛之间
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③该海峡波浪滔天
④日本把此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右图示意东亚部分地区,读图完成8~9题
8.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蒙古 日本海 是
①气温年较差
甲 黄 ②年降水量 乙 黄 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 海 河 ④高温期与多雨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8度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3度纬线
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
A.日本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B.日本南北温差大
C.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D.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 读右“日本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回答10-11题
10.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其主要原因是 A.太平洋沿岸与其他大洲的距离较近 B.各大河流注人太平洋,可实现河海联运 C.太平洋沿岸航线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D.日本工业原燃料和工业产品依赖于国际市场
11.日本许多汽车行业的知名企业纷纷到美国投资建厂,是因为美国
A.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B.经济发达,汽车市场广阔
C.生产成本低,规模效益大 D.汽车生产技术落后于日本 读右图,回答12-13题 12.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
A.小麦 B.棉花 C.黄麻 D.水稻
13.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 工业区是
2
丙 A.a工业区 B.b工业区 C.c工业区 D.d工业区
14.有关中亚地区的论述,正确的是 ( )
①在古代是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②该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中亚农业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灌溉水源主要靠本地区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 ④中亚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有色金属含量占世界重要地位,但缺少煤、石油、天然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有关中亚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B.地处西风带,深受湿润的西风影响,气候温湿 C.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D.境内多为内流河、内流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和经济合作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热点,据此回答14~17题
16.湄公河在中国境内被称为( )
A.澜沧江 B.怒江 C.红水河 D.雅鲁藏布江 17.对开发湄公河流域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①推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②带动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发展③促进该流域的旅游业发展④加强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读右表回答下列问题18-19题 18.该种农作物是( )
A.咖啡 B.甘蔗 C.茶叶 D.可可 19.上题所选农作物的生活习性(或分布特征)是( )
A.需水肥、热量很大 B.耐盐碱、干旱环境 C.多分布于中低山、丘陵山麓排水较好的地区 D.需充足的热量和静风环境
某跨国纸业集团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建成了林、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 读图回答20~21题
20.对图中地区的地理特点描述可信的是 A.气旋活动频繁,多上升气流
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高 C.太阳高度角小,距海洋近,多阴雨天气
D.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
21.该集团进行生产基地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交通发达 B.低廉劳动力成本 C.热带雨林气候条件 D.科技水平高
22.右图为大洋中某岛位置图,该岛甲、乙两地的降水差异状况及成因正确的是 A.甲地降水多于乙地,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B.甲地降水少于乙地,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C.甲地降水多于乙地,处于西南信风的迎风坡 D.甲地降水少于乙地,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3
读某区域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回答23~25题
23.导致年日照时数自乙地向甲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地形 C.大气环流 D.白昼长短 24.导致乙地年日照时数比丙地少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25.图中四地与其对应的农业限制性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地——水源 B.乙地——热量 C.丙地——盐碱 D.丁地——光照 读世界某局部区域图,回答26-27题
26.甲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与气候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大牧场放牧业——地中海气候 B.季风水田农业——亚热带季风气候 C.商品谷物农业——温带海洋性气候 D.乳畜业——温带海洋性气候 27.鹿特丹港兴起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位于莱茵河的入海口 B.扼波罗的海航线要冲 C.地处亚欧大陆桥东端 D.西接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
右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28-30题。 28.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土壤、水源 B.光热、降水 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 29.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沙尘暴 C.土地盐碱化 D.洪涝灾害 30.甲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包括( )
①欧亚大陆桥西端 ②扼北海航线要冲 ③位于莱茵河入海口 ④经济腹地覆盖整个欧洲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