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弄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性格,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奋斗史,体味中国古代平民百姓的痛苦生活,激发中华儿女爱我中华,兴我中华的豪情壮志。
3、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抓住文章重点部分,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并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实际,创设形象性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自由地参与。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果。 5、加强朗读训练与写字的指导。 6、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 教学准备:
1、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深入钻研教材,备好每节课。 3、让学生充分预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时安排: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课时 《我们爱你啊,中国》 2课时 《郑成功》 2课时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3课时 《古诗两首》 2课时
5
习作一 2课时 练习一 3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人间真情》
教材分析:本单元安排了以“人间真情”为主题的四篇课文分别是:《负荆请罪》《最后的姿势》《船长》和《爱之链》。 在本单元四篇课文中,《负荆请罪》是课本剧,表现的是爱国的品质,着重讲述了勇于承担错误的高尚品质。《最后的姿势》表现的是面对困境勇于承担的优秀品质。《船长》表现的是一种英雄的爱——爱他人,讲述了“爱与责任”人生哲理。《爱之链》表现的是平凡人之间的爱的传递,颂扬了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学习了这四篇课文,会让我们对主人公们的胸怀、勇气,对他们的精神与爱心产生敬佩之情,让我们懂得应为祖国、他人付出挚爱的真情,也让我们懂得这些美德在社会及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内在联系:四篇课文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为我们选取了四个典型事例,在叙述事情的过程中都着重从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的品质特征。如《负荆请罪》的第二幕,廉颇前来请罪,蔺相如一系列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恰到好处的体现了蔺相如的宽容大度,谦虚有礼的特点。 单元目标:
6
1、学会认识31个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学会阅读剧本,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负荆请罪》排演小话剧。
3、学习课文通过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及了解场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
4、通过文章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来感受到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关键词语来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通过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单元教学关键:
1、积累并运用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四字词语。 2、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的作用,并尝试写一个场景。 学生特征分析:
1、10%学生学习能力极差,连最基本的组词、拼读都不行;30%学生学习一般,句子的结构特征掌握不了;50%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0%学生发展均衡一些。 2、两极分化严重,差的学生作业完成不了或完成的质量差。学生写字情况不佳,太潦草,太烂。
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和学习方法:
1、《负荆请罪》是一多幕剧本,学生在感知和理解上存在一些障碍,如历史故事的来龙去脉和剧本的呈现方式学生也不习惯,
7
应加强朗读,渗透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谭千秋、船长等人物的品质对孩子来说是个难点,要选择时机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负荆请罪》 3课时 《最后的姿势》 2课时 《船长》 3课时 《爱之链》 2课时 习作2 2课时 练习2 3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奋斗与生存 教材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3篇课文,围绕生命与奋斗这样一个主题,从不同的侧面叙写了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唱响了生命之歌,让人感动,给人启迪。3篇课文中的人物都有着一段不平常的经历,一个个挫折和艰险接踵而来,让人不堪忍受。读来,我们也深深为主人公的曲折经历而叹息。《小草和大树》叙写了英国女作家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