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4课例评析89-138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4 11:03:0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跨越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课例分析

同桌交流各自的想法

过渡:刚才我听到许多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但你只让同桌听到了,谁愿意让大家都能听到你的想法?

学生发言。 教师点拨:

(一)勤学苦练的狮子——勤勤

1、生:我喜欢勤学苦练的狮子,是因为它能苦练本领。

2、师指导学生读“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3、说说这小狮子整天都练些什么本领?谁能用动作来演一演“滚、扑、撕、咬”的动作? 开始让学生演一遍,问“这动作很容易,并不累呀?”然后让学生连续做几次,并引导学生思考整天做会怎样,从而让学生重读“整天”这个词语练习朗读。

师:是啊。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照在头顶上,这只小狮子的脸上身上全是汗水,冬天北风呼呼地吹着,别的小动物都躲在被窝里不出来,而它冒着严寒来到森林里,它的脚都快冻僵了,但它还要练功,这就是“非常刻苦”的意思。

4、你能从你的朗读中让大家体会到这是一只勤学苦练的狮子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声地朗读。

(二)懒狮子——懒懒

1、生:我不喜欢懒狮子,因为懒狮子懒,不练本领。 2、引导学生读“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指名读,师相机评价

师:谁想知道懒狮子为什么那么懒?不光大家想知道原因,就连一棵小树都想知道。现在让我们继续读课文3-6自然段,仔细读小树和小狮子的对话。看看你能从中找出原因吗?

学生读课文从中找出原因。 指导朗读:

句子1:他抬起头来,慢吞吞地说:“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引导学生带着动作读出懒狮子的傲慢语气。

师:他不想去吃苦头,可以看出他很懒。那么他不想吃什么苦头?还有别的理由吗?

句子2:懒狮子说:“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拍着胸脯读出它得意、骄傲的语气。

师:你听了懒狮子的话,什么样的心情?想劝劝它吗?不光我们想劝劝它,狮子妈妈也是这样教育小狮子的。读一读狮子妈妈的话,数一数共有几句?说了哪些意思?

狮子妈妈不仅慈爱、真诚,也很认真、耐心。请你也当狮子妈妈语重心长地教育这只小狮子吧。 指导学生耐心地读狮子妈妈的话。

让我们都把这份关爱送给小狮子。全班学生齐读。 4、分角色朗读。可以带着动作表演读。

设计意图:读书不是盲目的,要思考,要解决问题,要讲究好方法,所以在安排让学生读课文时应该是有目的性的,如设计“你喜欢哪只小狮子、不喜欢文中的哪只小狮子呢?”这一问题,是为了尊重学生个体感受。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情感,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一些动作的表演,理解词语的含义,使学生明白地知道小狮子的表现,变抽象为具体,当学生真正感悟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后,自然的生成了情感,这时让学生读,一定能读得有滋有味,要比老师先讲解如何读要好得多。

三、总结延伸,拓展阅读

1、对着板书总结,并谈一谈自己从中受到的教育。

小结:这个故事不只教育这只懒狮子要学会生活的本领,其实也在教育我们。我们从小也要学会生活的本领。老师希望大家学好这些本领,以后才不用依靠别人,成为真正的强者。

- 97 -

跨越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课例分析

2、扩展阅读,读“资料城”中的文章。

过渡:读书不仅可以从中学会很多知识,还能明白很多道理,下面大家就赶快阅读资料城中的几篇儿歌和短文,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环节,让学生阅读几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儿歌和短文,从不同侧面深化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同时增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四、有感而发,创新写作: 任选一题:

1、文中的小狮子以后会怎样呢?那你能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然后向作者一样来编一编小狮子后来的故事呢?

续编故事。建议;编一编懒狮子后来的故事,他听了妈妈的话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2、生活中你自己做的怎么样?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懒狮子”或“勤狮子”?你也劝劝他、夸夸他或对自己说点什么。

学生写话训练,个别展示。

设计意图:写作是为了把学生的内心体会以及想象由人本转移到了文本,是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对语言积累的在运用。同时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

板书设计:

21 两只小狮子

整天 刻苦 练习 (勤) 懒洋洋 不干 (懒) 不依靠父母

学会生活的本领

专家秦莹点评:

《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新颖,生动有趣,故事性强,具有普遍的现实教育意义。作为一篇低年级的讲读课文,它的教学重点除了要落实生字词教学之外,还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教育,并能够将此情感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本课在很好落实课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成功地攻克了学习的重难点。本教学设计方案具有以下值得借鉴之处:

一、识字教学分层次、抓重点

第一课时的识字教学,教师充分重视了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生字弱处理,将重点放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的生字上,提高了生字教学效率。

二、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无论是第一课时的生字词的学习,还是第二课时的深入课文内容学习,教师都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三、拓展阅读、随堂写话与课文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第一课时的拓展阅读和随堂写话紧紧围绕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拓展阅读的内容是包含生字的短文和故事,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再一次去认读和巩固所学的生字。随堂写话是使用本课生词造句、编故事或编儿歌,让学生在学完生词后,积极开动脑筋来运用生词,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二课时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是跟课文主题密切相关的资源,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从不同侧面去感悟课文表达的主题,深化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认识。随堂写话的题目也是紧紧围绕本课的主题,让学生或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或是发挥想象续编课文,从而深层次的达成了本课的情感教学目标。

- 98 -

跨越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课例分析

《三个儿子》

教学设计:于成芳

一、概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三个儿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哈哈哈水桶。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介,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通过多种自然活泼的形式,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

2、重视学生的朗读体验。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3、注重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体验。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本课的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中,致力于学生读书、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读书、想象扩大空间,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

阅读课文,学会生字,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

以初读、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通过阅读拓展资源,实现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利用小练笔提高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学生从一年级就进行“跨越式”的实验研究,

2. 学生对创新识字、阅读、写作等语文活动很感兴趣。 3. 学生能运用各种方法识字,能随机理解课文内容。 4. 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写字速度有待于提高。 五、教学策略选择:

1. 本课主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策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自主发展、自我创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2. 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大量识字,尽情想象和表达。 六、资源准备:

1. 自制CAI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2. 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扩展资料、字典、生字卡片。 七、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2分钟)

我见到了三个儿子,你想知道这三个儿子怎么样吗?那就让我们去见一见这三个儿子吧!(教师板书:三个儿子)

- 99 -

跨越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课例分析

设计意图:儿童喜欢问为什么,更喜欢刨根问底,所以我开始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初读识字。(14分钟)

过渡:(师出示温馨提示:1、自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圈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拼一拼记住它。2、标出自然段。)现在可以按照老师的提示学习,听明白了吗,那就赶紧打到语文书120页,看谁做得快。做好了就来认真地读一读课文吧。

1、生按要求读文,并标出自然段。

谈话:这些生字中,哪些是你已经认识的,可以不用老师教的? 哪些生字比较难记? 2、学生互相检测和合作识字,反馈识字。

师:同学们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互相学习对人对己都有好处。很多同学记字特别快,一定有好方法。现在就和小伙伴说说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那些最难记的生字的。

3、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4、学生开展找朋友游戏中读生字,并组词。

师:生字朋友很孤单,你能试着给它们找个好朋友吗?随机理解“晃荡、拎着、沉甸甸”等词的意思。

5、找朋友。

小结过渡:你们结识了这么多的生字朋友,现在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课文,老师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

6、读课文。( 先自己读,在指名分段读)

设计意图:教师没有先范读课文,而是让学生尝试自读,边读边找出不认识的字,这是尊重了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建构课堂教学,其目的是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学习的功效,注重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是对生字学习的自我完善和检验。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方法识字,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这要比教师领着学,记忆扎实,基础牢固。识字与游戏相结合,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兴趣浓厚。

三、写字指导(4分钟)

师:同学们生字认得快,写的也错不了,我们一起来写字。 重点指导写字:停、膊、荡 1、观察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说,教师相机引导。

3、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跟着书空。

4、下面同学打到语文书107页写一写这几个字,注意按照“看、想、描、写、改”的方法练习。

设计意图:指导写字是建立在认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写字前让学生观察很重要,通过他们自我分析、自我发现、自我归纳,在学生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再有重点的指导怎么写,关注的是学习过程,体现是师生的合作。

四、扩展识字:(9分钟)

过渡:生字朋友又去短文中逛了,去读一读,看看你还认识吗。学生阅读短文并画出生字再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资料,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巩固生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字、生词意思的理解,同时大量识字。

五、口语表达:(10分钟)

过渡:请和生字做游戏,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说话、编故事。 学生练笔,并个别汇报,互评。

设计意图:体现了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布置课后预习。(1分钟) 熟读课文,找出文中共有几个角色。

- 100 -

搜索更多关于: 4课例评析89-138 的文档
4课例评析89-13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bgtg8aj4y7wp9820suh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