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意在感伤自己乱平之后独留南方,不能与朋友同来同返,并抒发了对乱后形势的忧虑之情。
“战乱时我和你一同逃到南方,时局安定你却独自北归家园,流落他乡,头上已经生出白发,战后的家乡也只能见到青山,晓行要经过许多残破的营叠,夜里只能披星露宿荒凉故关。旷野里的飞禽与枯黄的野草,将处处伴随著你的苦愁颜,首联交代送人北归的原因,抒写自己不能还乡的痛苦,“世乱”之时,司空曙和友人一起逃到江南避难,如今天下已经太平,友人得以回去,自已仍滞留他乡,“独”字含义丰富,指友人独自北还,关注“儒愿学堂”获取更多沪上最专业的语文培优资料一指自己独不得还,含有无限悲感。额联上句“生白发”亦有双重涵义:是形容乱离中家国之愁的深广,一是说时间的漫长,从战乱开始到结束,前后历时九年。“见青山”是说假如友人回到故乡,田园庐合肯定是一片废墟,所见也惟有青山如故。从这句起,以下都是想象北归人途中的心情和所见的景物。律诗讲究“起承转合”,一般在第三联转折,此诗却在第二联完成“承”“转”,章法上别具一格,颈联及尾联单从友人方面落笔。“晓月”句想象其早行情景,“繁星”句虚拟其晚宿情景。这一联点明“残垒”。“故关”,为兵家必争之地,估计也残破不堪了。因而,这一联着重写“贼平”后残破、荒凉之景,笔力所致,“描尽乱离之后荒乱风景”(王文潘《历代诗评注读本》),尾联继续虚写友人归途中所见所感。上句写景,“禽”和“草”本无知觉,而曰“寒禽”“衰草”,正写出诗人心中对乱世的感受下句直接写“愁”,言愁无处不在,“愁”既指友人之愁,也兼含作者之愁,这里与一、二两联遥相呼应,针线细密,用笔娴熟。
这是一首酬赠诗,这类题材在大历十才子集中比比旨是,但多数思想平庸,艺术才力贫乏,缺少真情实感,这首诗却能独辟径,通过送北归的感伤,写出旧国残垒,寒禽衰草的乱后荒败之景,由送别的感伤推及时代的感伤、民族的感伤,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战争)一的痛恨之情:多年流落他乡,无法归家的惆怅之绪:对故国残破的悲痛之情:对友人“北归旅途艰的牵挂之情以及对岁月易逝,人生多舛的感慨。 静安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移居(二) 【东晋】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9 / 19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格律诗。 B.从诗歌的内容来看,本诗是一首田园诗。
C.“相思则披衣”句写邻里交往自然随性,不受拘束。 D.“言笑无厌时”句写邻里交谈欢笑没有冲突的时候。 13.以下对语言风格的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1分)
A.明快峭拔 B.幽默含蓄 C.自然质朴 D.平淡婉约 14.赏析“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两句。(5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12.(2分)D 13.(1分)C
14.(5分)这种邻里畅谈欢饮之乐岂不比什么都美? 用反问句强调对农耕生活中邻里交往之乐的由衷欢喜!告诉大家不要忽然抛弃这种做法。(3分)此句以情化理,理入于情,理趣在笔墨之外,真情融于意象之中。家常自然,意味深长。(2分) 闵行区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送孙十尉温县
钱起
飞花落絮满河桥,千里伤心送客遥。 不惜芸香染黄绶,惟怜鸿羽下青霄。 云衢有志终骧首,吏道无媒且折腰。
10 / 19
③
①
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