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ern Blot 相关实验方法与试剂(湿转法)
人工肝实验室学习 姚瑶
(一) 目的蛋白提取:
(1)单层贴壁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1、倒掉细胞培养液,加入Hanks液洗涤一次后倒掉,根据所用细胞决定是否用胰酶消化,加入适量(约5ml)新鲜细胞培养液后,将贴壁细胞吹起,并转移至4支离心管内,配平后,1500转离心10min。
2、倒掉上清,用4度预冷PBS溶液洗涤沉淀,1500转离心10min。
共洗三次,每次十分钟。
3、倒掉上清,吸净,每管加入50ul 细胞裂解液RIPA,吹散,加入后由于DNA的释放可迅速变粘稠,故应尽快转移至1.5ml EP管内,-20℃裂解30min。
4、超声波细胞裂解仪上将各管裂解15s。(可不做) 5、4℃,12000转离心10min。
6、将上清转移至0.5ml EP管中,每管100ul,冰浴待用。 (2)组织中总蛋白的提取:
1、取约100mg肝组织于研磨器内,加入500ul 细胞裂解液RIPA,研磨后吸出于1.5ml EP管内,再加入500ul RIPA,研磨后吸出于上EP管内。冰上裂解30min。
2、配平后,4℃,14000转离心10min。
3、将上清分装于0.5ml EP管内,每管100ul,冰浴待用 (二)蛋白含量的测定:
1、稀释标准品:10ul标准品C液+90ul PBS溶液,混匀。 2、按0、1、2、4、8、12、16、20ul将稀释后的标准品加入于96孔板内,并用PBS将各孔补足20ul。
3、将第2、3排96孔板分别加入样品1ul、0.5ul,(可采用倍比稀释法),并用PBS将各孔补足20ul。
4、配制工作液:按A液:B液=50:1配制适量工作液,每孔加入200ul。
5、37℃水浴30min。
6、酶标仪测定各孔OD值(A570,Mode1)。 7、绘制标准曲线,计算样品蛋白浓度。
(三)SDS-PAGE电泳: (1)清洗玻璃板 (2)灌胶与上样:
1、配胶:根据目的蛋白的大小,决定分离胶的浓度。
分子量范围凝胶浓度(%) (KB) 5 10 25-200 10-70 15 20
<50 <40 以5ml 10%分离胶、3ml 5%浓缩胶为例:
10%
5%浓缩胶
去离子水 1.9ml 2.1ml
30%聚丙烯酰胺 1.7ml 0.5ml
1.5M Tris-HCl(Ph8.8) 1.3ml ------
1.0M Tris-HCl(Ph6.8) ------- 380ul
10%SDS 50ul 30ul
10%AP 50ul 30ul
TEMED 2ul 3ul
2、处理蛋白:计算含20-50ug蛋白的溶液体积即为上样量,
分
离
胶
加入上样量等体积的2×上样缓冲液Buffer,再加入上述总体积1/10的β-巯基乙醇,混匀后,放入PCR仪内,95℃反应10min。 3、加样:加入1×Tris-甘氨酸电泳液,电泳液至少要漫过内侧小玻璃板,取下梳子,安装好电泳槽,倒入缓冲液,微量加样器加样。需在外槽电泳缓冲液中洗涤数次,以免交叉污染。 (3)电泳:100V,20min,待溴酚蓝成一直线后,150V,电泳至溴酚蓝刚跑出即可终止电泳(一般1.5h),取出跑好的凝胶,切胶至适合大小。进行转膜。也可在转膜前验证是否有目的条带,使用考马斯亮蓝液置于摇床 染色12h。染完后观察,用脱色液脱色,20min/次,直至透明。再进行转膜。
(四)转膜:
配制1×转膜缓冲液(现配)。一般配制成10×转膜缓冲液储存。需要时配制成1×现用。PVDF膜需用甲醇激活(15s),注意戴手套、赶走气泡、胶与膜的位置、膜的正反面。
放置顺序为:海绵--滤纸2层—PVDF膜—凝胶--滤纸2层—海绵。(大小:凝胶>滤纸>PVDF膜) (五)免疫反应:
1、5%脱脂奶粉封闭,4℃过夜。 2、一抗孵育。
3、洗膜:PBST/TBST洗膜3次,10min/次。 4、二抗孵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