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
1)工艺流程:支架搭设→龙骨铺设、加固→楼板模板安装→预检。
2)支架搭设:楼板模板支架搭设同梁模板支架搭设,与梁模板支架统一布置。 3) 模板安装:采用木胶合板作楼板模板,一般采用整张铺设、局部小块拼补的方法,模板接缝应设置在龙骨上。大龙骨采用?48×3.5mm钢管,其跨度等于支架立杆间距;小龙骨采用50mm×100mm方木,间距250mm,其跨度等于大龙骨间距。挂通线将大龙骨找平。根据标高确定大龙骨顶面标高,然后架设小龙骨,铺设模板。
4)楼面模板铺完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模板梁面、板面清扫干净。
八、模板拆除
拆模程序: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部位,后拆承重部位→先拆除柱模板,再拆楼板底模、梁侧模板→最后拆梁底模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强度达到要求后,在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拆除下层模板至少保证上层支撑梁板浇捣完成,拆模前应有同条件养护拆模试压报告,经监理审批签发拆模通知书后方可拆除。拆除所需砼强度见下表: 结 构 类 型 结构跨度(m) ≤2 板 >2,≤8 >8 梁 悬挑结构 ≤8 >8 按设计的混凝土强度 标准的百分率计(%) ≥50% ≥75% ≥100% ≥75% ≥100% ≥100% 九、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一)立 杆
1、立杆支承在土体上时,地基承载力应满足受力要求,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对土体采取压实、铺设块石或浇筑混凝土垫层等措施。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
2、模板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3、模板支架步距为1.5m;
6
高支模
4、立杆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应符合下列规定: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
5、立杆接长时,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小于等于步距的1/3。
6、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7、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8、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9、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但变化不要过多; (二)水平杆
1、水平杆接长采用搭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搭接长度≥1m,应等距离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水平杆杆端的距离100-200mm。
2、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100-150mm。
3、每步的纵、横向水平杆应双向拉通。 (三) 剪刀撑
1、模板支架高度超过4m应按下列规定设置剪刀撑:
(1)、模板支架四边满布竖向剪刀撑,按柱跨设置一道纵、横向竖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2)、模板支架四边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2、剪刀撑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倾角宜在45?~60?之间。倾角为45?时,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不应超过7根;倾角为60?时,则不应超过5根;
(2)、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
(3)、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100-150mm;
(4)、超过6米的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4--6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设置水平剪刀撑时,有剪刀撑斜杆的框格数量应大于框格总数的1/3。 3、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必须设置扫地杆。
7
高支模
4、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 (四)、其 它
1、模板支架高度超过4m时,柱、墙板与梁板混凝土应分二次浇筑。水平结构混凝土应尽可能均匀对称浇注。
2、模板支架应与施工区域内及周边已具备一定强度的构件(墙、柱等)通过连墙件进行可靠连接。
3、斜梁、板结构的模板支架搭设时,应采取设置抛撑,或设置连墙件与周边构件连接,以抵抗水平荷载的影响。
4、模板支架的整体高宽比不应大于5。
5、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6、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7、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40-65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8、梁底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应全数检查;
十、施工使用的要求
1、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2、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3、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4、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5、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6、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要拧紧,大梁扣件拧紧要100%检查,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十一、施工质量及验收标准
模板及支撑体系应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相关规定,要求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1、模板及其支承材料质量,应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
2、模板及支撑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不致发生不允许的下沉及变形,模板的内侧面要平整,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8
高支模
3、模板安装后应仔细检查各部位是否牢固,在浇筑砼过程中,要派专人值班,经常检查,如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要及时修整加固。
4、现浇整体柱、梁、板时,模板安装要进行严格检查轴线、标高、断面尺寸等,符合规范验收标准后,方可交下道工序施工,因跨度较大,模板按2‰起拱。
5、凡是需固定在柱、梁、板上的铁件、预留洞、预埋线管等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
6、模板工程制安允许偏差如图
项 目 轴线位置 底模上表面标高 截面内部尺寸 基 础 桩、梁 全高≤5m 全高>5m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表面平整 允 许 偏 差 5 ±5 ±10 +4,-5 6 8 2 5 层高垂直 十二、安全技术要求
1、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处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并应系牢。 2、经医生检查认为不适宜高处作业人员,不得进行高处作业。
3、工作前应先检查便用工具是否牢固,扳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以免掉落伤人,工作时思想要集中,防止钉子扎脚和高空滑落。
4、高处、复杂结构模板的安装与拆除,事先应有切实的安全措施。 5、不得在脚手架上堆放大批模板等材料。
6、支模过程中,如需中途停歇,应将支撑、搭头、柱头板等钉牢,拆模间歇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牵杠、支撑等运走,或要妥善堆放,防止因扶空、踏空而坠落。
7、拆除模板一般用长撬棍,人不允许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上,在拆除模板时,要注意整块掉下,尤其是用定型模板做平台模板时,更要注意,拆模人员要站在门窗洞口外拉支撑,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人。
8、配制模板时用电锯、电刨采用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及做好机械设备的防护措施。
9
高支模
十三、模板支撑体系监控措施
应对监测项目的设置、监测点布置、监测设备、时间、方法、频率、控制值、报警值、监测结果整理反馈等方面进行说明。
可参考以下内容:
1、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项目部每周进行安全检查,分公司每月进行安全检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
2、高支模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架体是否有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 5)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现象。 6)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支架与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3、支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4、监测项目:立杆顶水平位移、支架整体水平位移及立杆的基础沉降。 5、监测点布设
支架监测点布设应按监测项目分别选取在受力最大的立杆、支架周边稳定性薄弱的立杆及受力最大或地基承载力低的立杆设监测点。
监测点布置应根据支架平面大小设置各不少于2个立杆顶水平位移、支架整体水平位移及立杆基础沉降监测点。
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设变形监测报警值。 6、监测频率:
在浇筑砼过程中应实施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 20~30分钟一次。监测时间可控制在混凝土浇注前直至砼终凝。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高支模搭设允许偏差及监测变形允许值、预警值可参考下表格式列出:
序号 项目 搭设允许偏差 变形允许值 变形预警值 检查工具 1 立杆钢管弯曲3m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经管营销高支撑专项施工方案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