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例1.如图18—13所示,电流表读数为0.75A,电压表读数为2V,R3= 4Ω,若某一电阻发生断路,则两电表的读数分别变为0.8A和3.2V.(1)是哪个电阻发生断路?(2)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分别为多大? [解析] (1)假设R1发生断路,那么电流表读数应变为零而不应该为0.8A;假设R3发生断路,那么电压表读数应变为零而不应该为3.2V。所以,发生断路的是R2。(2)R2断路前,R2与R3串联、然后与R1并联;R2断路后,电池只对R1供电,于是有 2R2×4+2=0.75R1
3.2=0.8R1
R律R2的欧姆定1,得由此即可解得 R1= 4Ω R2=8Ω,再根据闭合电路E(R2?R3)?rR1?R2?R3(R2?R3)·
R1?R2?R3E=0.75
R1?rV=0.8 可得出 E= 4V, r=1Ω R3ErA[规律总结] 首先画出等效电路图,再根据电路的特点以及电路出现故障的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故障的种类和位置。一般的故障有两种:断路或局部短路。 考点二 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
1、 总电流I和路端电压U随外电阻R的变化规律: 当R增大时,I变小,又据U=E-Ir知,U变大.当R增大到∞时,I=0,U=E(断路). 当R减小时,I变大,又据U=E-Ir知,U变小.当R减小到零时,I=E r ,U=0(短路) 2、 所谓动态就是电路中某些元件(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的变化,会引起整个电路中各部分相
关电学物理量的变化。解决这类问题必须根据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性质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如程序法,直观法,极端法,理想化法和特殊值法等等。
3、 基本思路是“部分→整体→部分”,从阻值变化的部分入手,由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特点判断整个电路的总电阻,
干路电流和路端电压的变化情况,然后再深入到部分电路中,确定各部分电路中物理量的变化情况。
例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R3、R4皆为定值电阻,R5为可变电阻,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设电流表A的读数为I,电压表V的读数为U,当R5的滑动触头向a端移动时,判定正确的是( ) A.I变大,U变小. B.I变大,U变大.C.I变小,U变大. D.I变小,U变小. [解析] 当R5向a端移动时,其电阻变小,整个外电路的电阻也变小,总电阻也变小,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I?ER?r知道,回路的总电流I变大,内电压U内=Ir变大,外电压U外=E-U内变
小,所以电压表的读数变小,外电阻R1及R4两端的电压U=I(R1+R4)变大,R5两端的电压,即R2、R3两端的电压为U’=U
外-U变小,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大小为U’/(R2+R3)变小,答案:D
[规律总结] 在某一闭合电路中,如果只有一个电阻变化,这个电阻的变化会引起电路其它部分的电流、电压、电功率的变化,它们遵循的规则是:(1).凡与该可变电阻有并关系的用电器,通过它的电流、两端的电压、它所消耗的功率都是该可变电阻的阻值变化情况相同.阻值增大,它们也增大.(2).凡与该可变电阻有串关系的用电器,通过它的电流、两端的电压、它所消耗的功率都是该可变电阻的阻值变化情况相同.阻值增大,它们也增大.所谓串、并关系是指:该电阻与可变电阻存在着串联形式或并联形式,用这个方法可以很简单地判定出各种变化特点.简单记为:并同串反
考点三 闭合电路的功率
1、电源的总功率:就是电源提供的总功率,即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功率,也叫电源消耗的功率 P 总 =EI. 2、电源输出功率:整个外电路上消耗的电功率.对于纯电阻电路,电源的输出功率.
P 出 =I R=[E/(R+r)] R ,当R=r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其最大输出功率为Pmax=E/ 4r
3、电源内耗功率:内电路上消耗的电功率 P 内 =U 内 I=I r
4、电源的效率:指电源的输出功率与电源的功率之比,即 η=P 出 /P总 =IU /IE =U /E .
2
2
2
2
5、电源输出功率和效率的讨论:电源的输出功率为P出=IR=
2
?2(r?R)2R=
?2R(R?r)?4Rr2=
?2(R?r)/R?4r2当
R=r时,P出
?2?2有最大值即P==,P
4r4rm
出
与外电阻R的这种函数关系可用图(1)的图像定性地表示,由图像还可知,对应于电
源的非最大输出功率P可以有两个不同的 外电阻R1和R2,由图像还可知,当R<r时,若R增加,则P出增大;当R>r时,若R增大,则P出减小,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的结论都是在电源的电动势ε和内阻r不变的情况下适用,例如图(2)电路中ε=3v,r=0.5Ω,Ro=1.5Ω,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10Ω,在R=?时,R消耗的功率才最大,这种情况可以把Ro归入内电阻,即当R=
?2329r+R=2Ω 时,R消耗功率最大,为P===W;于是在求R=?时,R消耗的功率才最大,有同学又套用了上述 的
4R4?28o
m
o
方法,把R归为内阻,调节R内阻R+r=Ro,这样套用是错误的。此时应该用另一种思考 方法求解:因为Ro是定值电阻,由P
32=IR知,只要电流最大,P就最大,所以当把R调到零时,R上有最大功率,P′=·R=
(r?R0)2(0.5?1.5)22
?2oomo
×1.5=
27W,8由上述分析可知,在研究电阻上消耗的最大功率时,应注意区分“可变与定值”这两种情况,两种情况中求解的思路和方法是不相同的。
电源的效率η
RI2R=2=
I(R?r)R?r
=
1r1?R,所以当R增大时,效率η提高,当R=r,电源有 最大输出功率时,效率仅
为50%,效率并不高。
[例3] 已知如图,E =6V,r =4Ω,R1=2Ω,R2的变化范围是0~10Ω。求:①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②R1上消耗的最大功率;③R2上消耗的最大功率。
[解析] ①R2=2Ω时,外电阻等于内电阻,电源输出功率最大为2.25W;
① R1是定植电阻,电流越大功率越大,所以R2=0时R1上消耗的功率最大为2W;③把R1也看成
电源的一部分,等效电源的内阻为6Ω,所以,当R2=6Ω时,R2上消耗的功率最大为1.5W。
[规律总结] 注意R1上消耗的最大功率与R2上消耗的最大功率的条件是不同的。
[例4 ] 如图示的U-I图,其中A是路端电压随电流的变化规律,B是某一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用该电源与该电阻组成闭合电路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是( ),电源的效率是( )[解析] 由图中A知:E=3V,r=0.5Ω 由图中B知:R=1Ω 电源的输出功率是P出?(E2)R?4W因为是纯电阻电路,电源的效率是: R?rPI2RR出???2??67%
PI(R?r)R?r总[规律总结] 电路端电压随电流变化的特性图,以下几个特点必须记住:
(1).线与U轴的交点就是电源的电动势(2).曲线与I轴的交点就是电源短路电流
(3).曲线的斜率大小是电源内电阻的大小(4).曲线上某一点坐标之积是输出功率,如左图中OUIB所围面积;而图中ECIO则是该电流下电源的总功率.
考点4 含容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1、电容器的电量:Q=CU
2、在直流电路中,电容器对电流起到阻止作用,相当于断路.同时电容器又可被充电,电荷量的大小取决于电容和它两端对应的电路的电压. 特别提醒 1、含电容器的电路的分析和计算,要抓住电路稳定时电容器相当于断路.分析稳定状态的含容电路时可先把含有电 容器的支路拆除,画出剩下电路等效电路图,之后把电容器接在相应位置。
[例题5] 如下图所示,U=10V,电阻R1=3Ω,R2=2Ω,R3=5Ω,电容器的电容C1=4μF,C2=1μF,求:(1)若电路稳定后,C1、C2的带电量?(2)S断开以后通过R2的电量及R2中电流的方向? [解析]:(1)电路稳定后,R1、R2是串联,R3上没有电流,C1两端的电压等于R2的电压,C2的电
2、如果变化前后极板带电的电性相同,那么通过每根引线的电荷量等于始末状态电容器电荷量的差;如果变化前后极板带电的电性改变,那么通过每根引线的电荷量等于始末状态电容器电荷量之和。 压等于R1+R2的电压,即:U1= U R2
R2?U=4V U 2=U=10V,C1的电量Q1=C1U1=1.6×10-5C C2的电量Q2=C2U2=1.0×10-5C
R1?R2(2)S断开后C1要通过R2、R3放电,C2要通过R3、R2、R1放电,通过R2的电量是:Q=Q1+Q2=2.6×10-5C,由电路分析知道,C1下极板带正电,C2右极板带正电,断开S后瞬间,其R2上的放电电流方向为从右向左. ★高考重点热点题型探究
[例1] 7.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源与定值电阻R1、R2及滑动变阻器R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当滑动变阻器的触头由中点滑向b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都增大B.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都减小
C.电压表读数增大,电流表读数减小D.电压表读数减小,电流表读数增大 【答案】A【解析】设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上部分电阻为x,则电路的总电阻为
R总=r?R1?x?R2x?R2,滑动变阻器的触头由中点滑向b端时,并联支路电阻x增大,故路端
电压变大,同时并联部分的电压变大,故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增大,故选项A正确。
[例2]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6.00 V,其内阻可忽略不计.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1=2.4
kΩ、R2=4.8 kΩ,电容器的电容C=4.7μF.闭合开关S,待电流稳定后,用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其稳定值为1.50 V. (1)该电压表的内阻为多大? (2)由于电压表的接入,电容器的带电量变化了多少? [解析](1)设电压表的内阻为RV,测得R1两端的电压为U1,R1与RV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则有
=+ ①由串联电路的规律 =②,联立①②,得 RV= 代入数据,得RV=4.8 kΩ
(2)电压表接入前,电容器上的电压UC等于电阻R2上的电压,R1两端的电压为UR1,则=
又E=UC+UR1接入电压表后,电容器上的电压为UC′=E-U1由于电压表的接入,电容器带电量增加
了ΔQ=C(UC′-UC)由以上各式解得 ΔQ=C 代入数据,可得ΔQ=2.35×10 C
-6
[例3]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电键 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 P 向下滑动时,四个理想电表的示数都发生变化,电表的示数分别用 I、U1、U2 和 U3 表示,电表示数变化量的大小分别用 ΔI、ΔU1、ΔU2 和 ΔU3 表示.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 (A)U1/I 不变,ΔU1/ΔI 不变. (B)U2/I 变大,ΔU2/ΔI 变大. (C)U2/I 变大,ΔU2/ΔI 不变. (D)U3/I 变大,ΔU3/ΔI 不变.
[答案] ACD[指引]关键是确定ΔU1、ΔU2、ΔU 内的关系,由于 E=U1+U2+U 内,其中U1变小、U2 变大、U 内变小,故有ΔU2=ΔU1+ΔU 内。很多同学由于无法确定这个关系,而得出 ABD 的错误结论。
[例4]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池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路中的电阻R1、R2和R3的阻值都相同。在电键S处于闭合状态下,若将电键S1由位置1切换到位置2,则
A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 电池内部消耗的功率变大 C 电阻R2两端的电压变大D 电池的效率变大
[解析]:设电阻R1=R2=R3=R,当电键S1接1时,电路中总电阻为,当电键S1接2时,电
路中总电阻为,总电阻变小,由,变小,变大,路端电压,电源的不变,
则路端电压减小,即伏特表读数减小,选项A错误,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变大,增大,B选项正确,
当电键S1接1时,
两端电压
,当电键S1接2时,
两端电压,两端
电压变小,C选项错误,电池的效率
由接1改为接2时,总电阻变小,电池的效率减小,D选项错误,所以B选项正确。[答案] B
[例5] 某辆以蓄电池为驱动能源的环保汽车,总质量m,则当电键S1
?3?103kg。当它在水平路面上以
v=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
时,驱动电机的输入电流I=50A,电压U=300V。在此行驶状态下
(1)求驱动电机的输入功率P(2)若驱动电机能够将输入功率的90%转化为用于牵引汽车前进的机械功率P机,求汽车所电;受阻力与车重的比值(g取10m/s2);(3)设想改用太阳能电池给该车供电,其他条件不变,求所需的太阳能电池板的最小面积。结合计算结果,简述你对该设想的思考。已知太阳辐射的总功率P0?4?1026W,太阳到地球的距离r?1.5?1011m,太
阳光传播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大约有30%的能量损耗,该车所用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约为15%。
3[解析](1)驱动电机的输入功率:P电?IU?15?10W。(2)在匀速行驶时,P机=0.9P电,P机=Fv=fv 所以:f= 0.9P电
/v,汽车所受阻力与车重之比:
f(3)当阳光垂直电池板入射时,所需板面积最小,设其为S,距太阳中心为r的球?0.045。
mgP?S。设太阳能电池板实际接收到的?PS0=15%P,所以电池板的最小面积为:
面积:S0?4?r2,若没有能量损耗,太阳能电池板接收到的太阳能功率为P?,则太阳能功率为P,则有P??1?30%?P?,所以
PS,由于P?P0?1?30%?S0电4?r2P电PS0S???101m2。 分析可行性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0.7P00.15?0.7P0◇基础训练
1.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ε恒定,内阻r=1Ω,定值电阻R3=5Ω。当电键K断开与闭合时,ab段电路消耗的电功率相等。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阻R1、R2可能分别为4Ω、5ΩB.电阻R1、R2可能分别为3Ω、6Ω
C.电键K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一定大于K闭合时的示数D.电键K断开与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变
化量大小与电流表的示数变化量大小之比一定等于6Ω 1.答案:ACD 2.如图,电源的内阻不可忽略.已知定值电阻R1=10Ω,R2=8Ω.当电键S接位置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0A.那么当电键S接位置2时,电流表的示数可能是下列的哪些值
A.0.28A B.0.25A C.0.22A D.0.19A 2.答案:C
1 2 第1题
S R1 R2 A 解析:电键接2后,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总电流一定增大,所以不可能是0.19A.电源的路端电压一定减小,原来路端电压为2V,所以电键接2后路端电压低于2V,因此电流一定小于0.25A.所以只能选C。
3.某居民家中的电路如图6所示,开始时各部分工作正常,将电饭煲的插头插入三孔插座后,正在烧水的电热壶突然不能工作,但电灯仍正常发光.拔出电饭煲的插头,把试电笔分别插入插座的左、右插孔,氖管均能发光,则: A.仅电热壶所在的C、D两点间发生了断路故障B.仅电热壶所在的C、D两点间发生了短路故障 C.仅导线AB间断路D.因为插座用导线接地,所以发生了上述故障
3.答案:C 解析:由于电灯仍正常发光,说明电源是好的,电热壶所在的C、D两点间没有发生短路故障。把试电笔分别插入插座的左、右插孔,氖管均能发光,说明插座的左、右插孔都与火线相通,说明电热壶所在的C、D两点间没有发生断路故障。综合分析可知,故障为导线AB间断路,即C选项正确。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电键S后,灯L1和L2都正常发光,后来由于某种故障使灯L2突然变亮,电压表读数增加,由此推断,这故障可能是
A.L1灯灯丝烧断B.电阻R2断路C.电阻R2短路 D.电容器被击穿短路 [答案]:B 解析:由动态电路的分析规律:串反并同.可以知道L2突然变亮只能是电阻R2断路,即相当于R2]增大到无穷大。
5.如图所示,电源E的电动势为3.2 V,电阻R的阻值为30 Ω,小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3.0 V,额定功率为4.5 W,当电键S接位置1时,电压表的读数为3 V,那么当电键S接到位置2时,小灯泡L的发光情况是 A.很暗,甚至不亮 B.正常发光 C.比正常发光略亮
D.有可能被烧坏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经管营销高中物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