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3寸 92、16寸
93、将食、中、无名小指相并,四横指的间距为3寸, 中指中节横纹为准 94、45°左右
95、A.天枢 B.带脉 C.大横 D.盲俞 96、隔附子饼灸 97、太冲、合谷 98、取足阳明胃经穴
99、进针后均匀提插、捻转,得气后出针
100、补法是:出针后揉按针孔 泻法是:出针时摇大针孔,出针后不揉按针孔 101、补法的操作方法是: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泻法的操作方法是: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 102、太溪、太冲、通天 103、后顶、天柱、昆仑、阿是穴 104、肾俞、风池、行间、侠溪、肝俞 105、膈俞、脾俞、足三里
106、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膻中、丰隆 107、大赫、志室、关元
108、神门穴、三阴交穴,心俞、脾俞、厥阴俞 109、取任脉、背俞穴及足少阴经穴为主 110、阴谷、肾俞、气海、委阳、三焦俞 111、大椎、身柱、尺泽、丰隆 112、气海、三阴交、血海、归来 113、近部取穴 114、足阳明经为主 115、太渊 116、曲泉 117、内庭
118、慢性虚弱性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证
119、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处不固定距离,而是象鸟雀啄食一样,上下移动或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炙。
26
120、 清热、解毒、杀虫
121、消瘀散结,乳痈初起、瘰疠、疗肿未化脓者。
122、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部位,产生温热刺激并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123、是在穴位中进行药物注射,通过针刺和药液对穴位的刺激及药理作用,从而调整机体功能,改善病理状态的一种治疗方法。 124、耳甲艇和耳甲腔。 125、耳垂
126、针刺头皮的刺激区(大脑皮层功能在头皮上的相应投射区),以治疗脑源性疾病为主的一种疗法。 127、命令性失语
128、对侧下肢及躯干部瘫痪 , 129、对侧上肢瘫痪, 130、下肢、头、躯干感觉区 131、面感觉区
132、穴位名,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条直线。 133、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134、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祛瘀。
135、漏肩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是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136、颈椎和腰椎。
137、摸、接、端、提、按、摩、推、拿。 138、“清热” 139、唐代
140、小腿内收内旋,再伸直膝关节 141、三角肌下滑囊炎 142、120-160 次 143、舒筋活络法 144、神经根型 145、调节后关节松解粘连 146、胃脘部
27
147、按揉章门、期门、拿血海 148、头面、上肢、胸腹、腰背、下肢
149、手法应轻柔和缓、旋转手法需要在纵轴牵引下进行 150、一指禅推法从中脘至关元的操作、摩腹 。 151、外感表证 152、推三关
153、自下而上轻推背部膀胱经 154、较缓慢而柔和的节律性操作 155、脾胃虚寒
156、颤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 157、《医宗金鉴》
158、腰椎4.5及腰5.骶1之间的椎间盘 159、颤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 160、腰部神经根受压 161、45°
162、肱骨外上髁炎 163、胃脘部 164、神经根型
165、手法作用的性质和量、作用部位的特异性 166、防止擦破皮肤 167、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168、头面部、四肢
169、阴陵泉,阳陵泉;阳跷脉,阴跷脉;阳交,三阴交。 170、指针下的经气沿经传导或经气传至病所。 171、正气行而邪气易出。
172、在内刺深,在外刺浅,深者得气远,浅者得气近,然必须得气则是一样的。 173、侵袭络脉,部位不定的一种异乎寻常的病邪。 174、有刺营者,有刺卫者,有刺寒痹之留经者。 175、“荥穴和腧穴治十二经之病候,合穴治六腑病症。 176、砭石。
177、粗指技术低劣的医生,形指刺法也。上指技术高明的医生,神指精神气血
28
的变化。
二、风险题
178、A.是脏腑经气汇聚的地方 B.均位于胸腹部 C.与内脏的高下部位相应 D.腑病取之,有“阳病引阴”之意
179、开窍泄热、活血袪瘀、疏经通络,治疗顽固性痹症的作用。
180、针刺到一定的深度,将针提到分肉之间,向左右两侧各斜刺一针爪字形,适用肌肉痹证。
181、少商是肺经之井穴;少泽是小肠经之井穴;少冲是心经之井穴;少府是心经之荥穴;少海是心经的合穴。
182、热则急之;寒则留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陷下则灸之;宛陈则除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183、根据病变部位选穴
根据中医理论选穴 根据现代医学知识选穴 根据临床经验选穴
184、凡是人体各个关节、筋络、肌肉,受外来撞击,强力扭转,牵拉压迫或因不慎而跌仆伤挫或体虚劳累过度及持续活动,经久积劳等因素,所引起的损伤,而无骨折,脱位或皮肉损伤,均称伤筋。
185、(1)施灸时,应注意安全,防上艾绒脱落,烧损皮肤或衣物。
(2)凡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用灸法。 (3)颜面五官和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施瘢痕炎。 (4)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186、属肝经,属胃经,属胆经。
187、A 、气分实热者,轻推督脉 B 、表实热者,轻推背部膀胱经 C 、血分实热者,重推督脉 D 、表虚热者,重推背部膀胱经
188、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189、冲脉,任脉,督脉
190、上肢内侧前缘及大指桡侧端为手太阴,内侧面中间为手厥阴,内侧面后缘为手少阴。
191、指(趾)内侧端,胸腹部,头面部。
29
192、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 193、少府为荥穴,神门为原穴,阴郄为郄穴,灵道为经穴。
194、自腰向一侧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直至足背外侧放射,腰骶部、脊柱部有固定而明显的压痛、叩痛,小腿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膝腱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咳嗽等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
处方:(1)足太阳经型:秩边 承扶 殷门 委中 承山 昆仑 (2)足少阳经型:环跳 风市 膝阳关 阳陵泉 悬钟 足临泣 配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腰夹脊、阿是穴
195、A 、跟膝腱反射有异常变化 B 、腰椎生理曲线改变 C 、 X 线片显示椎间隙变窄 D、环跳穴位压痛及下肢放射痛
196、扌衮 法是由腕关节的伸屈运动和前臂的旋转运动复合而成,伸屈腕关节是以第二到第四掌指关节背侧为轴来完成的,前臂的旋转运动是以手背的尺侧为轴完成的,因此 扌衮 法的吸定点是上述两轴的交点,即小指掌指关节背侧,这一点附着在一定部位,以付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作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操作要求:手法吸定的部位要贴紧体表,不能拖动,辗动或跳动。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运用要协调,有节律,操作时要注意肩、臂尽可结放松,肘关节微屈。
197、A.掐山根B.掐人中 C.推囱门D.掐十宣E.掐老龙
198、关节肿胀,关节交锁,肌肉萎缩,关节滑落感,压痛点,自述关节活动时有弹响。
199、“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200、“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201、1、延长留针时间2、进行循按或扣弹针柄3、在附近再刺一针4、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
202、不可以。因其内上方为生病中枢,如针刺会伤及生命中枢,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30
203、卧位。因首次针刺病人多紧张,易致血管收缩,大脑供血减少而发生晕针。 204、不可以。因消毒的针具只能使用一次。
31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小学教育针灸学习题副答案 (7)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