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民族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社会责任教育,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坚持知行统一,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四)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五、构建体系
实施“铸魂工程”,必须适应国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目标的需要,努力构建大学生人生支撑体系。
(一)精神支撑体系。主要由理想信念、完善人格、健康身心三个方面构成。
1.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教育和培养是“铸魂工程”的核心。主要内容是:
(1)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和宗教观。 (3)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政治立场。
(4)鲜明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 (5)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做贡献的责任感。 (6)对人类、对民族命运、对他人关注的意识。 实践途径:
(1)研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取得必修学分。 (2)参加形势报告会,接受形势政策教育。 (3)参加“砥砺讲坛”,接受励志教育。
(4)参加校院党、团校和理论学习小组的学习和培训活动。
(5)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递交入党申请书,接受组织培养。
(6)参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参加主题鲜明的读书、知识竞赛、演讲征文比赛、主题党团日等教育活动。
(8)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学雷锋为民服务等活动。
(9)参加无偿献血、支教扶贫、助残济困、爱心接力等社会公益服务活动。
2.完善人格。完善人格是一个人不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主要内容是:
(1)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进取精神、合作精神和奋
斗精神,拥有并保持自我开放的意识,对未来充满信心。
(2)良好的道德修养。讲诚信、自尊自爱,对人坦率、真诚、真实,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就,愿意以博爱的精神去学习和工作。
(3)较强的责任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对个人、家庭、社会具有责任感,并积极努力去承担责任。
(4)良好的自律性。保持理智、稳重、慎独,自我历练、自我监督、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能独思、并三思而后行,敢于担当、不盲从,能正确认识自我;掌控情绪,把握分寸,不失去理智、不过分计较。
(5)坚定的信心。大无畏的开创精神,求新求异,勇于乐于创新,开拓进取。
(6)集体荣誉感。为集体的利益、荣誉而淡化自我;助人为乐,热心善良,诚实,随和、有爱心、重友情,对他人宽容和理解,享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7)处世的智慧。了解自己、他人和世事的智慧;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挑战自己、完善自己;有勇气检讨自己、承认不足、改变自己。
(8)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对待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功名与利禄的态度正确;情绪稳定、自我激励,危机应变、承受压力的能力强,对环境适应性强。
(9)一定的生理和生活知识。从生理角度上了解人格
的生理机制,从生活的角度来理解和透视人生。
实践途径:
(1)学习人格养成相关知识,听取专题讲座、参加人格养成训练。
(2)参加集体竞赛活动、校园科技节、文化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和志愿者活动。
(3)参加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优秀学生表彰奖励大会等活动,学习模范典型的先进事迹等。
(4)发挥校园网络、广播、板报、简报、校内各类报刊等宣传阵地舆论导向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乐观向上的生活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5)参加校风、学风建设活动。
(6)完善贫困学生“奖、助、勤、减、补”助学体系,多渠道、多角度关心、支持和帮助特殊群体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7)开展诚信教育活动。
3.健康身心。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质。主要内容是:
(1)明确的生活目标,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青春活力。
(2)正确的健康意识和科学的养生观念,健康的体质、必不可少的业余爱好和一定的运动技能。
(3)幽默乐观的性格,稳定的心态和化解压力的方法。 (4)凡事宽以待人,了解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感受,察觉他人的需要,妥善处理与他人关系的能力。
(5)正确评价自己、激励自己、调整情绪,坚定地朝着既定目标努力的能力。
实践途径:
(1)参加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 (2)参加大学生社团及相关活动。
(3)参加学生心理辅导、咨询及相关活动。
(4)参加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掌握至少1项健身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5)学习和掌握科学养生知识,参加心理健康讲座,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接受心理健康的咨询、测试和辅导。
(二)智力支撑体系。主要由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创新思维三个方面构成。
1.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在学习环境下,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去独立地获取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主要内容是:
(1)具备宽泛广博的知识,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 (2)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4)具有独立学习、合作学习、深入学习的能力。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北方民族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铸魂工程”实施纲要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