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医学心理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4 本文由惯见离分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医学心理学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概况:

1.医学心理学定义 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心理学的分支,也是医学的分支。

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几乎所有医学领域都有医学心理学研究内容。 3.医学心理学学科性质 既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临床应用学科。 4.相关学科 医学心理学是新型交叉学科,与国外一些学科有联系。

5.发展历史与现状 自1879年冯特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后,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处于飞速发展之中。 第二节 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1.医学模式 大致是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 2.西方医学与生物医学模式 由于长期受心身二元论和自然科学发展时期的分析还原论的影响,经典的西方医学主要的是生物医学模式。 3.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

⑴ 人类死亡谱的结构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⑵ 约有半数死亡直接或间接与吸烟、酗酒等行为危险因子有关。 ⑶ 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心理社会因素的挑战有相对增加的趋势。 ⑷ 研究证明,心理活动的操作和调节对维持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⑸ 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中也包括要求心理上的舒适和健全。

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这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

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5.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课程有助于促进我国医学模式转变。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1.重要性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很年轻的交叉学科,注意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特点 理论的多样性;心理定量的主观性;涉及多学科的基本方法。 3.心理行为变量的定量 描述;序量化;间接定量;直接定量。 4.基本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和实验法。

观察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研究其中的心理行为规律。 调查法通过晤谈、访问、座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 测验法使用具有信度和效度保证的测验工具或各种量表。 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5.若干研究方式 介绍个案研究;临床实验研究;心理生物学研究;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

第一节 概述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1.动物进化的证据:在脊椎动物进化的早期阶段,主要的行为由较为简单的嗅脑和中脑控制。而到了鸟类,丘脑-纹状体系统变得特别发达,用于保证飞行的平衡。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些动物已经可以很容易地建立条件反射,而且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已经可以形成个体特有的行为方式。

2.个体成熟的证据:从个体成熟的过程和心理成熟平衡的证据,证明心理的基础是成熟的大脑。

二、大脑皮层的三级功能区

一级区:投射区或初级区(初级运动区;初级感觉区)

二级区:投射-联合区(前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视觉系统纹外区、听觉联合皮层、躯体感觉联合皮层)

三级区:重叠区或多通道联合区(前、后两部分) 三、脑的三个基本机能系统

1.调节张力和维持觉醒状态的系统: 2.接受、加工、储存信息的系统: 3.计划调节和控制复杂心理活动的系统:

4.三个机能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正常情况下,三个机能系统并不是独立工作的。比如,视觉功能主要依赖于视觉皮层(属于第二个机能系统),但视觉皮层单独工作并不能很好地完成视觉任务,而必须在三个系统的联合作用下才能正常

工作。第一机能系统保证必要的皮层张力和维持一定的觉醒水平,第二机能系统实现对通过视神经进入大脑的视觉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而第三机能系统保证有目的探索,比如眼睛随注视目标的运动 等等。

第二节 心理的社会学基础 一、心理是客观现实(社会)的反映

1.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都来源于客观现实。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狼孩、猪孩的例子证明,人长期脱离社会环境,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正常心理。

2.人的心理活动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人并不是死板地、机械地反映客观事物。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受每个人知识、经验、个性特征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人在反映客观现实的同时,还能积极能动地改造客观现实。

第三节 认知过程 一、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是指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察觉,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等心理活动。反映论将此过程视为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现代信息论视其为人脑对客观世界变化信息(刺激)的加工,因此对认知过程各种概念就有反映论与认知理论的不同表述。 二、感、知觉 1.概念

感觉(sensation)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perception)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的反映。 2.知觉的基本特征

① 知觉的选择性:人们周围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但人们在一定时间里,总是有选择地以某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使之从周围事物中区分出来,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周围的事物即是知觉的背景。对象和背景可互相转换。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主观因素:凡与人的动机、需要、兴趣、情绪状态、经验有关的事物都会被优先选为知觉对象。客观因素:刺激物的性质包括变化、对比、位置、是否运动、是否反复出现等。

② 知觉的理解性:人们知觉事物时总是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它,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人们知识经验越丰富,对事物的知觉就越深刻、越精确、越迅速。例如医生对病人的观察要比一般人全面和深刻。

③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都是由不同属性的各个部分组成的。人们在知觉它时却能依据以往的经验把它组织成一个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就是知觉的整体性。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有:接近、相似、闭合、好的连续、好的形态等 ④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以经验、知识、对比为基础。例如从不同角度、距离、光线条件下知觉事物时,尽管感觉信息发生改变,但如果是熟悉的事物,就仍可维持恒常的知觉映象。视知觉的恒常性最明显。 三、记忆

1.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的反映。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表述,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记忆与学习密切相关。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医学心理学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医学心理学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0050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