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别让孩子成为塑料儿童。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有篇以《塑料儿童》为题的文章,描述了一对被电视、可乐、动漫包围的双胞胎侄女和两个对室外游戏、夏夜星空、月光下的山峦毫无兴趣的五六岁的孩子,三毛称其为“塑料儿童”。她认为这些城里长大的孩子已经失去了大自然天赋给人的灵性,已经习惯用物质代言欢乐,无法与自然和谐共存。
“塑料”时代的来临逐渐让孩子们脱离了大自然,他们不会上墙、爬树、捞鱼、摸虾,而是每天上学、补习、学才艺,做完繁重功课后仅有的一点空闲,看看电视和上网玩玩游戏也就不够用了。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萤火虫,分不清树的种类,从不对大自然的存在感兴趣。
(一)幼儿常玩电脑危害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电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电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弊端,尤其是那些整天沉积在网络中的孩子们。作为家长,应该了解长时间玩电脑对孩子带来的危害。为了保证儿童大脑的全面平衡发展,我认为对小孩子使用电脑应该有所限制,不该让小孩过早成为这种“职业病”患者。
现在的孩子在家的玩伴比较少,家长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孩子自己在外面玩儿又不放心,因此大人在忙着做事的时候,就会让电脑与孩子做伴。有些家长在幼儿很小时就让他看电脑。还有些家长本身就是电脑迷,自己在玩电脑的同时孩子也跟着玩,这样孩子对电脑产生了迷恋。孩子在对电脑迷恋的时候,家长的意志拧不过孩子,这样孩子会出现越陷越深的恶性循环中。记得有一次再去某店购物时,曾看
到一3岁幼儿在电脑旁开心的玩着小游戏,他已经足足玩了3个小时。家长在卖物品,只是大声对孩子说不要玩了,孩子哭闹着说再玩一会。接着家长没有再理会孩子。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生活中级常会发生。我想说:亲爱的家长,不要让电脑代替了孩子们健康的户外活动,也不要让电脑成为孩子有益的书籍。请放下手中的事,控制一下孩子看电脑的时间,当孩子哭着喊着想玩电脑时,你一旦迁就他,就等于给孩子为了一口毒药,长大后每一个沉溺网吧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失职的父母。记住孩子最初有网瘾,责任就在父母。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缺乏警觉,孩子一旦滑入深渊,带给父母的就是无尽的哀怨。
(二)年轻家长陪孩子时总玩手机对孩子是一种伤害。 有调查数据显示,近七成父母在陪孩子时玩手机成为影响亲子互动乃至引发亲子冲突的重要因素。
“我以后不想和爸爸玩了,他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总玩手机。你只发短信,可他还玩游戏呢!”日前,一位母亲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公开了自己与三岁儿子的对话。
时下,很多家长虽然看似陪着孩子,但却总是情不自禁地刷微博、朋友圈或者玩游戏。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大部分家长都坦言,回到家后虽然和孩子在 一起,但却几乎手机不离手,每隔几分钟就想刷新一下朋友圈。
家长沉迷手机易让孩子有被忽略感。
曾有教育专家一针见血地提出,父母在陪伴孩子时玩手机其实是一种“冷暴力”,是对孩子感情上的冷漠,“当孩子有沟通欲望的时
候,父母只顾玩手机,孩子就有被忽略的感觉,甚至认为在父母眼中,自己没有手机重要。为了弥补这种伤害,孩子可能以哭闹、乱砸东西等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也可能用玩手机、 打游戏等方式来自娱自乐。”建议家长,“放下手中的手机,把孩子拉在身边多交流交流,
六、给孩子的精神添加营养
孩子的感受敏感而脆弱,更需要家长的呵护与关心,幼儿并非永远无忧无虑,他们对世界的感受不仅丰富多彩,而且风云变幻,幼儿的心灵最诚挚,最善良,也最脆弱,他们时常会被强烈的情感所控制,家长要感受孩子的感受,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一)树立正确科学的教养观念
孩子精神上的满足区别于物质上的满足,一个在精神上得到满足的孩子时刻感受到亲情,感受到父母的爱在他身边,他也学会了关心别人,爱别人,一个只在物质上满足的孩子,只学会和同伴攀比,而不体谅父母的辛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些条件好的家长,只要孩子提出买什么,毫不犹豫就答应,名牌服装,昂贵的玩具,各种各样的零食,应有尽有,甚至还以为自己有能力为孩子承受这些昂贵的消费而觉得高人一等,沾沾自喜,然而当孩子要求陪着去放风筝、去郊游时却不愿意浪费自己打麻将的时间,也不愿意放弃娱乐机会这些家长只给了孩子物质需要而缺少精神关注,还常常找不到教育孩子失败的原因。
(二)多陪陪孩子
也有的家长注重给孩子精神食粮,在周末、节假日带孩子去大自然中玩乐,让孩子在玩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疼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还能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有个小朋友说:“周末爸爸、妈妈带她到田野去玩了,”看到了柳树长出了绿叶,桃花是粉红的,迎春花是黄颜色的,田野里还有绿绿的麦苗、、、、、、,孩子原来分不清韭菜和麦苗,现在知道了”。她高兴的向小朋友讲,多么生动的一课呀!孩子增长了见识也锻炼了体魄。家长给予孩子精神上的关注越多,对孩子健康成长越有好处,忙碌中的家长们请把电脑、手机放一边,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吧。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对孩子全面素质提高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理智的爱,合理的管教方式,造就一个时代的有用之人,造就一个优秀的未来战士,引导孩子勇敢、负责而乐观地踏上自己的征程,良好的教养,使他受益一生。
参考文献:1、熊梅、马玉宾《教育发展研究》2002(7-8) 2、励昊琦 《学前教育研究》 2001(5)
曾获县级论文一等奖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家庭教育应如何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