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全科医生——PBC
? 60%~65%为CD4+CD8-,30%~35%为CD4-CD8+。 ?? T细胞:
? 大多数为CD4-CD8-,少数为CD8+。 ? 主要分布于皮肤和黏膜组织。
? TCR缺乏多样性,只能识别多种病原体表达的共同抗原成分: ① 感染细胞表面CD1分子提呈的糖脂或磷脂类抗原; ② 某些病毒蛋白或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蛋白; ③ 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MICA和MICB分子;
④ 感染细胞表达的热休克蛋白。识别抗原无MHC限制性。 ? 抗感染、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和介导炎症反应。 特征 TCR多样性 分布 外周血 组织 表型 CD3CD2 CD4+CD8- CD4-CD8+ CD4-CD8- 特征 识别抗原 提呈抗原 MHC限制 辅助细胞 杀伤细胞 根据CD分子分亚群: 特征 表型 比例 识别抗原 分化结果 60%~65% CD4+细胞 CD3+CD4+CD8- 30%~35% MHCⅠ类分子 CTL(细胞毒性T细胞) CD8+细胞 CD3+CD4-CD8+ 多 60%~70% 外周淋巴组织 100% 30%~35% 60%~65% <5% ?? T细胞 8~17个氨基酸 经典MHC分子 有 Th细胞 CTL ?? T细胞 较少 5%~15% 皮肤表皮和黏膜上皮 100% <1% 30%~35% ≥50% ?? T细胞 HSP、脂类、多糖 MHCⅠ类样分子 无 无 ?? T杀伤活性 ?? T细胞 内源性抗原肽(13~17个氨基酸) 外源性抗原肽(8~10个氨基酸) Th细胞 MHC分子限制性 MHCⅡ类分子
根据功能特征分亚群:辅助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 辅助T细胞(Th,helper T cell):按分泌的细胞因子可分为Th1、Th2、Th3、Th17、Tfh (1) Th1细胞——促进细胞免疫
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TNF、IL-2等),增强细胞介导的抗感染免疫,特别是抗胞内病原体的感染。
? IFN-?活化巨噬细胞,增强杀伤能力,促进IgG的生成,通过调理作用和激活补体进一步促进吞噬;
? IL-2、IFN-?和IL-12增强NK细胞的杀伤能力; ? IL-2、IFN-?刺激CTL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 TNF诱导靶细胞凋亡,促进炎症反应;
? 参与迟发型超敏反应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21 / 43
《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全科医生——PBC
(2) Th2细胞
分泌Th2型细胞因子(IL-4、IL-5、IL-6、IL-10及IL-13等)。 ? 辅助体液免疫应答:
分泌IL-4、IL-5、IL-6、IL-10等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抗体生成。 ? 参与超敏反应性炎症:
分泌IL-4、IL-5诱导IgE的生成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在变态反应和抗寄生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3) Th3细胞:主要分泌大量TGF-?,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也属于调节性T细胞。 (4) Th17细胞
分泌IL-17、IL-21、IL-22、IL-26、TNF-?等多种细胞因子。 ? 参与固有免疫和某些炎症的发生;
? 在免疫病理损伤,特别是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5) Tfh细胞(滤泡辅助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存在于外周免疫器官淋巴滤泡,分泌IL-21。
? 通过表达的CD40L和ICOS,辅助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存活、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以及抗体类别转换和抗体亲和力成熟。
细胞毒性T细胞(CTL,cytotoxic T lymphocyte):
功能: 特异性识别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直接杀伤胞内病原体(病毒和 某些胞内寄生菌)感染细胞及肿瘤细胞等靶细胞; 特点: 有Ag特异性、有MHC限制性、可连续杀伤; 杀伤机制:
? 分泌穿孔素、颗粒酶、颗粒溶素及淋巴毒素等物质直接杀伤靶细胞; ? 通过Fas/FasL途径诱导靶细胞凋亡。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 分类:
自然调节性T细胞(nTreg)
? CD4+CD25+Foxp3+ nTreg
诱导性(适应性)调节性T细胞(iTreg) ? CD4+CD25+Foxp3+ iTreg ? CD4+CD25-Foxp3+ Th3 ? CD4+CD25-Foxp3- Tr1 其他调节性T细胞
功能: 在免疫应答的负调节及自身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效应T细胞的功能
效应T细胞在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诱导中均有重要作用。
作为免疫效应细胞,主要参与迟发型超敏反应和CTL对靶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 作为免疫调节细胞,具有辅助其他免疫细胞分化和调节免疫应答(促进和抑制)的功能。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
? 免疫术语
APC(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是能够加工抗原并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
22 / 43
《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全科医生——PBC
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专职性APC(profession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包括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能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具有直接摄取、加工和提呈抗原的功能。
? 专职性APC的种类和特点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
DC是一类成熟时具有许多树突样突起的、能够识别、摄取和加工外源性抗原并将抗原肽提呈给初始T细胞并诱导T细胞活化增殖、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DC是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 分类: 根据来源分类: 经典DC(cDC):髓系DC
浆细胞样DC(pDC):淋巴系DC
根据成熟状态分类:未成熟DC、(迁移期DC)、成熟DC
未成熟DC特点: 表达模式识别受体,能有效识别、摄取和加工外源性抗原;
低水平表达MHC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
成熟DC特点: 高水平表达MHCⅡ类分子等,能有效提呈抗原和激活T细胞; 低表达模式识别受体,识别、摄取和加工外源性抗原能力弱。
Fc受体的表达 甘露糖受体的表达 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半衰期 细胞膜表面数目 未成熟DC ++ ++ + 约10小时 ~106 -/+ ++ -/+ 摄取、加工抗原 未成熟DC与成熟DC特点的比较
成熟DC -/+ -/+ ++ 大于100小时 ~7×106 ++ -/+ ++ 提呈抗原 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抗原摄取、加工的能力 抗原提呈的能力 主要功能 功能:
? 识别、摄取和加工抗原,参与固有免疫。
? 抗原提呈与免疫激活作用(MHC分子、共刺激分子、黏附分子、细胞因子) ? 免疫调节作用
? 免疫耐受的维持与诱导 单核/巨噬细胞
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monocyte)和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 功能:
? 吞噬和清除病原微生物
? 发挥专职性APC功能,刺激已活化的效应T细胞或记忆T细胞 ? 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促进其杀伤病原体能力 B细胞
激活的Th辅助B细胞活化,对TD-Ag应答产生抗体,表达CD80/CD86等共刺激分子;
作为专职性APC时,主要以BCR识别、浓集和内化抗原,刺激已活化的效应T细胞或记忆T细胞。
23 / 43
《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全科医生——PBC
? MHCⅠ类分子途径(内源性抗原加工提呈)
内源性抗原主要通过MHCⅠ类分子途径加工和提呈。
在内质网腔MHCⅠ类分子中的?链合成后,立即与伴侣蛋白(钙联蛋白、TAP相关蛋白等)结合,?2m与?链组装形成MHCⅠ类分子。
内源性Ag首先与泛素结合,泛素化蛋白在胞质中被蛋白酶体降解为多肽,经TAP转移至内质网腔,与MHCⅠ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经高尔基体转运到细胞膜,提呈给CD8+T细胞。
TAP:抗原加工相关转运物,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
? MHCⅡ类分子途径(外源性抗原加工处理提呈)
外源性抗原主要通过MHCⅡ类分子途径加工和提呈。
在内质网腔新合成的MHCⅡ类分子,与Ii形成九聚体;MHCⅡ/Ii九聚体由内质网经高尔基体形成MⅡC;在MⅡC内Ii被降解,余下MHCⅡ类分子相关的恒定链多肽(CLIP)在抗原肽结合槽中。
外源性Ag被摄取进入APC,与内体融合;或形成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为吞噬溶酶体;内体或吞噬溶酶体与MⅡC融合,Ag在吞噬溶酶体和MⅡC中被降解为小分子多肽片段。CLIP在HLA-DM作用下解离,MHCⅡ类分子与抗原肽结合形成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转运到细胞膜,提呈给CD4+T细胞。
Ii:Ia相关恒定链,Ia-associated invariant chain MⅡC:MHCⅡ类小室,MHC classⅡ compartment
CLIP:MHCⅡ类分子相关的恒定链多肽,classⅡ-associated invariant chain peptide MHCⅠ类分子途径和MHCⅡ类分子途径的比较 抗原来源 降解抗原的胞内位置 抗原与MHC结合部位 提呈抗原肽的MHC 伴侣和抗原肽转运分子 处理和提呈抗原的细胞 识别和应答细胞 MHCⅠ类途径 内源性抗原 胞质蛋白酶体 内质网 MHCⅠ类分子 TAP、钙联蛋白 所有有核细胞 CD8+T细胞(CTL) MHCⅡ类途径 外源性抗原 MⅡC、吞噬溶酶体 MⅡC MHCⅡ类分子 Ii链、钙联蛋白 主要为专职性APC CD4+T细胞(Th) 第十二章 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 免疫术语
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指T细胞以其TCR实现对抗原肽和自身MHC分子进
行双重识别,即T细胞只能识别自身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
AICD(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ctivation-induced cell death):指免疫细胞活化并发挥免疫效应后,诱导的一种自发的细胞凋亡。活化T细胞表达Fas增加,多种细胞表达的FasL与之结合,启动活化T细胞的凋亡信号,诱导细胞凋亡。 ? 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过程
分三个阶段——
? 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阶段 ? 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24 / 43
《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全科医生——PBC
? 效应性T细胞的产生及效应阶段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初始T细胞的TCR与APC提呈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pMHC)特异性结合的过程。 其中外源性抗原-MHCⅡ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CD4+T细胞识别;
内源性抗原-MHCⅠ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CD8+T细胞识别。
APC与T细胞的作用可分为两个阶段
T细胞与APC的非特异性结合: ? 粘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T细胞的LFA-1、CD2和APC的ICAM-1、LFA-3) ? 可逆而短暂, 促进和增强T细胞表面TCR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肽能力。 ? 能特异性识别pMHCⅡ的T细胞进入特异性结合阶段。 T细胞与APC的特异性结合:
? TCR特异性识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 CD3分子传递特异性抗原刺激信号;
? CD4和CD8是TCR的共受体,促进第一信号产生及传递信号;
? 共刺激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助于维持、加强T细胞和APC的直接接触,并诱
导产生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
例如:CD28/B7,LFA-1/ICAM-1,LFA-2/LFA-3
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T细胞的完全活化有赖于双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 TCR特异性识别结合在MHC分子槽中的抗原肽,启动第一信号。
? CD3与共受体(CD4/CD8)胞质段相互作用,通过CD3胞质区ITAM启动活化。 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 T细胞与APC表面多对共刺激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第二信号。 ? CD28、CTLA-4—B7-1/B7-2(CD80/86)、CD40—CD40L、ICOS—ICOSL ? PD-1—PD-L1/PD-L2——共抑制分子
? LFA-1—ICAM-1、LFA-2—LFA-3——参与淋巴细胞归巢
? 如缺乏共刺激信号,第一信号就不能有效激活特异性T细胞,导致T细胞失能。 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
? 由活化的APC和T细胞产生:IL-1、IL-2、IL-6、 IL-12、IFN-γ等
T细胞活化信号涉及的靶基因(知道) 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性增殖和分化:
双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使活化T细胞发生增殖,其中IL-2是最重要的促增殖因子。 (1) CD4+T细胞的分化 ? IL-12、IFN-? Th0→Th1(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 ? IL-4 Th0→Th2(主要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 IL-2、TGF-? Th0→Treg(发挥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作用) ? IL-6、TGF-?小鼠/IL-1?人 Th0→Th17 ? IL-27、IL-6 Th0→Tfh (2) CD8+T细胞的分化
? CD8+T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CTL)和记忆性T细胞。 ? Th细胞非依赖性的:
高表达共刺激分子的病毒感染DC,直接刺激初始CD8+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CTL。
25 / 43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6)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