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是指对伤亡或某一受损设施实施的抢救援助活动。其目的是抢救伤员、抢修受损设施,减少损失,恢复社会秩序。
班组在救援行动中通常编为:突击救援组、排除清障组、现场勤务组,有时可能担负某一项任务。
主要演示战伤急救的几种方法:1、对头部受伤时的救护2、对头部受伤时的救护3、对下肢受伤时的救护。
【宣布情况】
现在有三名队员在任务中受伤,一名头部受伤,一名上肢受伤,一名下肢受伤,上级命令迅速对其进行救援与救护。
【组织训练】
班长:对头部受伤时的救护开始行动。
对头部的包扎,对清醒的伤员,可询问其负伤的部位;对昏迷伤员,要从头到脚细致的检查。在查找伤员时,要注意观察伤员全身情况。伤员呼吸困难有喘息声时,多为胸部伤;昏迷时,多为头部伤。对创伤出血时,应尽量采取加压包扎或填塞包扎止血,尽量不使用止血带。
班长:对上肢受伤时的救护开始行动。
包扎时要做到“五不”、“三要”。“五不”是指不准用手和赃物触摸伤口,不准用消毒剂和消炎粉等涂抹伤口,不准用水冲洗伤口,不准轻易取出伤口异物,不准送回脱出体腔的内脏。“三要”是指对伤员的包扎、急救要快,包扎时消毒敷料要对准伤口,包扎要牢固可靠。
班长:对下肢受伤时的救护开始行动。
对可疑骨折着,应立即利用夹板进行固定。固定时要牢靠,松紧要适度,骨的突出部位要加垫,注意血运情况,夹板长度与骨折部位相称。如无标准夹板时,可就地取材或作自体固定;关节伤,大块组织伤,亦应作临时“输送固定”。
【小结讲评】(略)
第五个训练问题:转移位置
目的:使战斗员灵活运用地形地物,变换和转移位置,为完成任务奠定基础。
【理论提示】
战场上,随着战斗的进程和发展,士兵要不断的变换和转移位置,离开时,可用扬土、竖立假目标等方法欺骗迷惑敌人,运用滚动、匍匐或快速跃起等动作离开。也可投掷一枚手榴弹,乘其爆炸的烟雾迅速转移。战斗结束后还要根据命令及时撤出战斗。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等教育战斗动作训练教案(8)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