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4-05 本文由相思剪作愁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鲁科版高一化学教学研究

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实施以来,对于元素化合物的教学,老师们走过一段弯路。化学1模块中的实质性教学内容就是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应用,包括四种金属元素钠、铝、铁和铜,以及四种非金属元素氯、氮、硫和硅。老师们感到很不适应的是:必修1的无机化合物知识过于集中,几乎只用了两章的内容就将这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全部呈现出来了。而且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大大减少,使得老师在深广度的把握上会出现偏差。

在第一轮教学的时候,很多老师都是用教辅资料中习题的难度和范围来确定知识点内容的深广度,这直接导致了可能本来到选修才要求的程度,在必修就一竿子插到底了;有些老师更是凭自己的经验来确定深广度,觉得在高一就可以讲到自己认为合适的程度,而跨越了必修和选修的界限。这些都使得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很不到位,直接反映就是方程式记不住,物质性质搞混了。而且在具体一节课中如何同时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没有进行必要的思考。

到了第二轮教学时,搞清楚了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必须强调其基础性,从必修模块自身的编排体系来看,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而改为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因此,同样的知识内容,在新、旧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学要求也不相同。但是部分教师仍出现了错误的定位,认为只重表面而毫不拓宽。最终使得学生学的有如一盘散沙,知识间毫无联系。

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如下应对措施

1、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准确把握元素化合物的教学要求。通读教材,包括课标,关键是把握教师用书,清楚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同时结合学生的认识顺序初步确定知识的呈现顺序。确定重、难点,分析哪些该详细,哪些该简略。然后分析教材中的活动和素材,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活动设计。最后充分挖掘活动、素材在三维目标上的落实点,利用活动、素材对学生进行STS教育。

2、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深入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识呈现的主线,从模块整体去理解教材的编写方式。首先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素材出发,既使学生产生对自然、社会的亲近感,拉近学生生活与学科之间的距离,又着眼于学生对科学概念、观点的理解,形成学生最基本的化学视角,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精神。其次是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既体现了新课标强调的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体系,又关注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

3. 突出化学实验在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 “实验既是教学手段,又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打破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界限,提倡学生多做实验。

4. 教材设计灵活、有弹性,为教师教、学生学留有足够的空间。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首选应该保证所有的学生掌握好课程标准规定的最基本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完全可以对教学提出高一些的要求,以更好地理解知识以及为后续学习预留空间,但这种对教材内容的弹性增补,前提是首先要“保底”,而且增补不能搞“一步到位”,不能增加学生负担。有些内容是必教必考的,而有些可只教不考或者选教选考,有些则选教不考。根据教学需要而增补的内容一般可不作为学分认定的内容。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等教育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7645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