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调用打印机和印刷机的特性文件来进行色域变换。在进行色域变换时,印刷机特性文件将作为源设备特性文件,打印机特性文件作为目标设备特性文件,利用色彩管理模块CMM进行插值计算,使数字打样与实际印刷效果相匹配。这就是现在流行的说法“打样追印刷”。因此,当一个企业采用数字打样方式时,就需要用到印刷机的特性文件,这就要求对印刷过程进行色彩管理了。
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对于台式打印机来说,你所担心的无非是每次打印一张纸,而对于印刷机来说,一开机就可能上千张纸过去了,犯错误的代价是非常高的。因而,在对印刷机进行特性化时,需要认真考虑各种问题。
由于不同的纸张的印刷适性不同,得到的印刷效果也有明显差别。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对印刷过程进行特性化,一般应该为每一种纸张、油墨、印刷机组合建立一个特性文件。但是,在印刷机上印刷并测量标准色标是既费钱又费力的事情。如果一个企业拥有多台印刷机,且经常采用不同的纸张来进行印刷,为每一种纸张、油墨、印刷机组合建立特性文件是不太现实的。而且,一个印刷厂的印前部门不可能等到知道一个活件是由哪台印刷机印刷后再去制版。因此,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是选择一种性能介于各种纸张特性之间的纸张,并确定一个企业内所有印刷机都能满足的特定的印刷状态,以这种纸张、油墨、印刷机组合作为目标建立特性文件,然后通过直接制版的传递曲线来补偿不同纸张、油墨、印刷机组合的网点扩大的差别,而不必为每一种纸张、油墨、印刷机组合单独制作特殊的特性文件。这种方法甚至还可以用来补偿不同加网线数设置所带来的不同网点扩大值。如果所有其他条件都相同,加网线数越高,网点扩大就会越大。如果采用相同的纸张、油墨、印刷
机组合,分别以150lpi和175lpi进行印刷,就可以用传递曲线补偿两种印刷条件的差异,因而可以使用同一个特性文件。
印刷过程的特性化
印刷过程的控制是整个印刷工艺流程中最复杂,涉及因素最多的环节,对特定纸张、油墨、印刷机组合下的印刷过程进行特性化,需要严格控制直接制版和印刷车间的环境条件以及各种工艺参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选择一个印刷参考标准为了保证制备的特性文件可供企业内多台印刷机所使用,应该选择一个多台印刷机都能达到的印刷参考标准。这个标准既可以是企业内部制定的打样标准,也可以是通用的标准印刷规范(如SWOP、SNAP和GRACoL等),如表1为一个GRACoL平版印刷规范。当采用的加网线数为175lpi,且印刷车间多台印刷都能达到该规范中要求的实地密度、印刷反差以及网点增大量时,就可以将它作为印刷参考标准,进行印刷过程的特性化以及进行活件的印刷。
2.CTP的线性化
要在输出印版时利用传递曲线来补偿印刷中由于不同纸张、油墨、印刷机组合产生的网点扩大差别,首先就应该做好直接制版机的线性化,保证制版机输出印版上的网点大小与电子图像上像素的灰度值是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即电子文件中25%的点子,在印版上输出应
基于ICC的印刷过程的
色彩管理理念
基于ICC的色彩管理技术要求对色彩复制工艺流程中各种彩色设备进行特性化,分别用一个特性文件来描述设备的颜色响应特性,并建立设备颜色空间与PCS颜色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实现设备之间颜色的准确转换。因此,制作一个能准确描述设备颜色响应特征的特性文件乃色彩管理的重中之重。而对印刷过程进行色彩管理,重点也在于对印刷过程进行特性化,建立印刷机的特性文件。但无论是柔性版印刷、凹版印刷还是平版印刷,相对于打印机来说,对印刷机进行特性化要复杂得多。因为印刷过程的可变因素很多,如印刷材料的可变性(纸张、油墨、印版和橡皮布等),环境条件的可变性(车间温、湿度)以及印刷条件的可变性(给墨量、供水量、水墨平衡及印刷压力等)。要对印刷机进行校正,使其达到稳定的工作状态
40【印前技术】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等教育印刷过程中基于ICC的色彩管理实施方法(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