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论文:从华西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4-05 本文由撞进先生怀里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从华西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论文摘要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指出,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但是计划经济不能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所创造的政治经济学。之后邓小平又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利的,就是可以用的。此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产生了。 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效率和较高的效率,但是市场积极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问题。计划经济虽然能够保证市场的稳定,但是不能有效的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将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华西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一个先进典型,几十年来,华西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勇于超越、艰苦创业,走出了一条经济繁荣、农民富裕、社会和谐的成功之路。华西村不仅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创造了宝贵的经验

案例介绍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全村原有380户,1520人,面积0.96平方公里。2009年,华西村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是中国目前最富有的村子。华西村从2001年起,吴仁宝和华西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五统”,和周边的16个村一起组成了大华西村,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2000多人增加到3万多人 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吴仁宝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担任华西村的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人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2005年,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元,每户村民的存款最低100万元。

一、“一分五统制”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核算方式,华西村实行大队统一核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华西村顶着很大的压力还是实行大队核算。从2001年起,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和华西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五统”。

一分,就是村与企业要分开,把新合并的16个村规划成12个村,合并后的原村委会还是由本村村民自治、选举。五统,一是经济由华西统一管理,二是劳动力在同一条件下统一安排,三是福利由华西统一发放,四是村庄由华西统一规划建设,五是华西村党委统一领导。)制度完全符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发展结果始终不偏离社会主义的原则

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认识“先富”与“共富”关系、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2004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华西人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华西人富了,但他们坚持“三不忘”: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灾区。20多年来,华西村共向国家缴纳税金3亿多元,人均缴纳税金20多万元。集体拿出5000余万元,支持邻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乡镇企业。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少数人富也不是社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等教育论文:从华西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论文:从华西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7887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