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动量和冲量
教学目标:
1.理解冲量和动量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单位和定义;2.理解冲量和动量的矢量性,理解动量变化的概念;知道运用矢量运算法则计算动量变化,会正确计算一维的动量变化。
重点难点:动量和冲量的概念;动量变化量的计算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演示]取几颗弹丸,分发给学生传看。将一颗弹丸装入玩具手枪,一手持枪,一手持纸靶,沿平行于黑板的方向击发:弹丸穿透纸靶。接着,佯装再次装弹(不让学生知道实际是空膛),声明:数到"三"时,开枪然后举枪指向某一区域的同学,缓缓地数出“一、二 、三”,不等枪响,手枪所指区域的同学即作出或抵挡或躲避的防御反应。
[讨论分析]师问:你们躲避什么?为什么要躲避?
生答:子弹,它有杀伤力.
师问:刚才传看弹丸时,为什么不躲不闪?
生答:没有速度的子弹,不具有杀伤力。
5师问: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具有很大的速度(可达10m/s),它们无时不在撞击着我们最
珍贵也是最薄弱的部位—眼睛,为什么我们却毫不在乎?
生答:气体分子质量很小。
师问:手枪所指区域以外的同学,为什么没有作出防御反应?
生答:子弹不是射向他们。
[讨论总结]运动的物体能够产生一定的机械效果(如弹丸穿透纸靶),这个效果的强弱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两个因素,这个效果只能发生在物体运动的方向上。 物理学家们为了描述运动物体的这一特性,引入动量概念。
进行新课
一、动量
1.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
p2
2.表达式:P=mv 动量与动能的关系:Ek 2m 或 p mEk
3.单位:千克米每秒,符号:kg·m/s。
4.理解要点:
(1)状态量: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与“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反映了由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具有瞬时性。
大家知道,速度也是个状态量,但它是个运动学概念,只反映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运动,归根结底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了物质便没有运动。显然地,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和“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更能从本质上揭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个动力学概念。
(2)矢量: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综上所述:我们用动量来描述运动物体所能产生的机械效果强弱以及这个效果发生的方向,动量的大小等于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5.动量的变化
/(1)运动物体在某一过程的末动量P与初动量P的差。
/(2)表达式:△P=P-P。 P/
(3)动量的变化△P是矢量,其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所示。 △P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高中物理选修5-第一次课(动量与冲量、动量定理)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