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展具有( )的特点。B
A.不平衡性; B.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C.个体差异性; D.发展的关键期
8、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B
A.集中性与分散性; 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 D.方向性与可逆性
9、外表并不吸引人的女大学生尽力扩充自己的知识,成绩优异,以获得她在外部特征上所不能得到的别人的器重和赞赏。这是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D
A.投射作用; B.否定作用;
C.升华作用; D.补偿作用
10、“化悲痛为力量”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A
A.升华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投射作用
11、流行于80年代,并在我国90年代引起教育界极大关注,被认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的学习理论是( )。D
A.意义学习理论; B.发现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2、( )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由感官觉察、注意、辨别、转换、记忆等内在的心理活动以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D
A.意义学习; B.行为主义学习;
C.建构主义学习; D.信息加工学习
13、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B
A.基本原理; B.变式;
C.概念; D.教材结构
14、( )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D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奖惩; D.自我强化
15、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 ),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的解决。D
A.理解; B.操作;
C.形成表征; D.学习的迁移
16、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 )C
A.选择性; B.显著性;
C.投射性; D.两极性
17、社会心理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A
A.社会行为; B.社会舆论;
C.社会潮流; D.社会传统
18、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被称为( )。C
A.亲和行为; B.人际交往;
C.从众行为; D.社会行为
19、生活中所谓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反映了哪一种知觉印象的效应?( )B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2013浙江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题库完整版(1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