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引导学生正确表现自己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困生”,大多数缺乏自信心,上课常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神情僵滞,把自己定位在“旁观者”。作为数学教师,要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把自己定位在“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这样一个位置,要相信每个学生,特别是相信“学困生”。要引导“学困生”正确表现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比较大的事情,以增强自信心。任何大的成功,都蕴积于“小”的成功之中。
3、引导学生正确补偿自己
盲人尤聪,聋者尤明,这是生理上的补偿作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同样具有补偿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补偿自己,可以通过“以勤补拙”做起,让“学困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判断、推理,逐步让他们将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并让他们习得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数学方法。并注重个别辅导,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和认知策略,逐渐形成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能力。
俗话说得好:“方向明,决心大”,如果学习的方向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必然会使人产生惰性心理。初中阶段的数学“学困生”,在形成过程中,学习方向的明确程度,学习态度的端正程度,肯定不会很好。因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学困生”克服模糊观念,坚定信念,端正态度。
2、培养学习自觉性
与此相反,数学“学困生”往往缺乏自觉性,这就需要教师花费精力,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方法,强化双基训练,把弥补基础和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学困生”学有所得,这样,“学困生”对于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必能得以提高。
3、 加强意志训练
学习是一个艰苦的、日积月累的过程,没有顽强的学习意志,数学“学困生”就会半途而废。教师在心理辅导时,应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数学学习。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探究的过程中,要有目的地设置一定的困难,让知识的呈现有一定的梯度,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困难情景”,以逐步培养“学困生”克服自身心理障碍的能力和克服外部困难的能力,培养意志的独立性。
以上是我对学困生心理辅导的一点看法,我们相信,只要能够从“心”入手,来做工作,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浅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心理辅导(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