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设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是如何突破重点和难点的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上一节介绍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教材将此内容单列一章,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主题。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教材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认识均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本地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养成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金属的活动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乐于探究物质的奥秘.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的顺序是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实验准备
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铜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