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生理学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14)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6-01 本文由坦然理解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生理学

2.受体 受体(receptor)是指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如递质、调质、激素等)特异结合并诱发特定生物学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位于细胞膜上的受体称为膜受体,是带有糖链的跨膜蛋白质分子。与递质结合的受体一般为膜受体,且主要分布于突触后膜上。能与受体特异结合,结合后能产生特定效应的化学物质,称为受体的激动剂(age3nist);能与受体特异结合,但结合后本身不产生效应,反因占据受体而产生对抗激动剂效应的化学物质,则称为受体的拮抗剂(antagonist)或阻断剂(blocker)。激动剂和拮抗剂二者统称为配体(hgand),但在多数情况下配体主要是指激动剂。

(1)受体的亚型:据目前所知,每一种受体都有多种亚型(subtype)。例如,胆碱能受体可分为毒蕈碱受体(M受体)和烟碱受体(N受体),N受体可再分为N。和N:受体亚型;肾上腺素能受体则可分为d受体和B受体,Ⅸ受体和p受体又可分别再分为d。、a。受体亚型和B-、B:、B,受体亚型。受体亚型的出现,表明一种递质能选择性地作用于多种效应器细胞而产生多种多样的生物学效应。

(2)突触前受体:受体一般分布于突触后膜,但也可位于突触前膜。位于突触前膜的受体称为突触前受体(presynaptic:receptor.)或自身受体

(autoreceptor。)。通常,突触前受体激活后可抑制递质释放,实现负反馈控制。例如,去甲肾上腺素在释放后反过来作用于突触前仅。受体,可抑制其自身的进一步释放(图10—9)。有时,突触前受体也能易化递质释放,例如,交感神经末梢的突触前血管紧张素受体激活后,可易化前膜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3)受体的作用机制:受体在与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后被激活,然后通过一定的跨膜信号转导途径,使突触后神经元活动改变或使效应器细胞产生效应。根据跨膜信号转导的不同途径,递质受体大致可分成G蛋白耦联受体和离子通道型受体两大家族,前者占绝大多数。部分递质受体及其主要的第二信使和离子通透性列于表10—3中。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生理学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1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生理学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1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9042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