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期末复习
一、
名词解释:
1. 解剖学姿势:为学习和叙述人体各结构的位置关系所采取的一种标准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前方,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2. 翼点:颞窝内,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四骨相交成的H形区域,是颅骨的薄弱部位,其内部有脑膜中动、静脉通过,骨折时易损伤血管,导致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3. 胸骨角:为胸骨体与胸骨柄连接处,稍向前突的角,可在体表扪及,两侧平对第二肋骨,是临床计数肋及肋间隙序数的重要体表标志。
4. 椎间盘: 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外周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可承受压力、缓冲震荡,保护脑,并可增加脊柱的灵活性。临床腰椎间盘突出常见。
5. 肝门:位于肝脏面 “H”形的横沟部,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为肝门。
6. 肝蒂:位于肝门下方,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由出入肝门的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组成,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所包裹,合称肝蒂。
7. 肺门:位于肺的内侧面中央有一椭圆形的凹陷称为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以及支气管动脉、静脉、淋巴管和神经进出的地方。
8. 肺根:是与肺门相连的结构,出入肺门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以及支气管动脉、静脉、淋巴管和神经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肺根,把肺连于纵隔。
9. 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底的内面,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此处缺少粘膜下组织,其粘膜平滑无皱襞,是肿瘤、炎症和结核的好发部位。
10. 静脉角: 同侧的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成处的夹角称静脉角,是淋巴导管注入静脉的部位
11. 乳糜池: 通常位于L1前面,呈囊状膨大,由左右腰干、肠干汇合而成,是胸导管的起始处 12. 硬脊膜外隙(腔): 硬脊膜与椎管内的骨膜之间为硬膜外腔,腔内为负压,有脊神经通过。临床上进行硬膜外麻醉
13. Willis环(脑底动脉环,大脑动脉环): 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视交叉、大结节、乳头体周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吻合而成,当构成此环的某一动脉血液减少或被阻断时,通过环调节,血液重新分配,以裣缺血部分,维持脑的营养和机能活动
14. 蛛网膜下隙(腔):蛛网膜与软膜间的宽阔腔隙,两层间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相连,隙内充满清亮脑脊液。有保护脑和脊髓的作用,临床上腰椎穿刺和腰麻都要进入此腔。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等教育首都医科大学解剖期末复习答案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