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
成本收益视线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托达罗模型的反思与拓展
赖小琼,余玉平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福建厦门3610Q5)
摘要:率文依据中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经验事实,对发展经挤学家托达罗的模型进行反思与拓展,认为农村劳动力是理性经济人.其迁移决策的依据是迁移的成本和收益。从而构建新的农村劳动力迁移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的政策建议。关键词:托达罗模型;剩余劳动力;转移
中图分类号:眦3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2674f2∞4)∞一0022—05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国内外学者作了不少的理论探讨,其中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M.P,T。如m)模型强调城乡间的预期收入的差异决定农村劳动力迁移的经济因素。本文将着重阐述、分析该模型,并在农民理性人假设下,对农民进城务工和务农的两种选择进行成本和收益分析,拓展托达罗模型.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个人微观决策问题。
一、托达罗模型的剖析与反思
按照托达罗的模型,人口流动基本上是一种经济现象:.尽管城市中失业现象已十分严重,准备流向城市的人们还是可以做出合理的决策。托达罗假定农业劳动者迁入城市的动机主要决定于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差异越大,流人城市的人口越多。用公式裘示为:
M(t)=fld(t)j,f>O
函数。该式表示一定时期内乡一城人口或劳动力流迁总量M(t)是乡一城间预期收入差异的函数且此函数(f)为增函数,表明预期收入差距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单向迁移是不断增加的。农业部门预期收入等于未来某年的实际收入,现代工业部门的预期收入则等于未来某年的预期实际收入与城镇就业概率的乘积。这样t期城市预期收入差异可以表示如下:d(t)=w(t)Ⅱ(t)一r(t)
(2)
上式中w(t)表示城市实际工资率,“(t)表示就业概率,r(t)表示农村实际牧入。(2)式表示预期的差距d(t)由实际的城乡收入差距和城市获得就业机会的可能性(概率)这两个变量相互作用决定的。托达罗认为,在任一时期,迁移者在城市现代部门找到工作的概率与现代部门新创造的就业机会,与城市失业人数成反比,即:
Ⅱ(t)=相(t),[s(t)一n(t)]
(3)
(1)
公式中,M(t)表示t期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的数量,d(t)表示t期城乡预期收入差异,f表示响应函数,r>0表示人口流动是预期收入差异的增
收稿日期:2舳3—12—20
7表示现代部门工作创造率,n(t)表示现代部门总就业人数,s(t)表示城市地区总劳动力规模。(3)式则说明在一定时期内城市就业概率(Ⅱ)
作者简介:赖小琼(1958一)击,福建长汀人.厦门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套主义币埽经济理论。余玉平(1977一)女,福建三明人,厦门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一22—
万方数据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成本收益视线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托达罗模型的反思与拓展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