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导刊2010.9
北京奥运场馆赛后运营研究
陈瑞 董杰
(1.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北京 100088;2.首都体育学院理论学科部,北京 100088)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研究法等,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奥运会比赛场馆举办的各项活动进行分类研究。分析体育赛事、旅游等各类活动的基本情况,研究北京奥运会比赛场馆赛后利用的情况。关键词: 体育经济;北京奥运会;比赛场馆;赛后运营现代奥运会比赛场馆建设规模日趋扩大、奢华成风。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以来,多数主办城市都力求将奥运会办成奥运会历史上最好的奥运会,在比赛场馆建设过程中求大求全,场馆建设规格普遍较高。北京奥运会比赛场馆同样具有场馆规模大、投资高的特点,导致了比赛场馆的赛后维护费用高。这也说明了北京奥运会比赛场馆的赛后利用难度大,如果没有很好的对其开发利用,非但不能收回建设成本,还可能成为北京市的负担。要提高对新建比赛场馆的使用率,就必须开展多种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渠道,例如:职业俱乐部、音乐会、展览、演出等来增强吸引力;提高使用面积等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经营项目只有多样化,大众化,才能充分挖掘体育项目的商业价值,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和经济效益。
月至2009年12月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些场馆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或者只举办过一次赛事或者其它活动的场馆。北京大学体育馆在奥运会结束后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即没有对校内学生开放也没有对北京市居民开放。北京奥林匹克网球场除了举办2009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外,没有举办过任何赛事或者其它活动,也没有对公众开放,基本也是出于闲置状态。由此可以看出,这些新建比赛场馆没有充分发挥场馆的功能,在今后的场馆运营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北京奥运会比赛场馆赛后的主要活动
(一)承办体育赛事
根据国外奥运会比赛场馆赛后运营的经验,在奥运会场馆继续举办一些大型的体育赛事,是避免场馆闲置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例如:悉尼奥运会后许多运动场馆都破产了,从2003年起悉尼奥林匹克公园组织了38个项目的体育比赛,有400万观众到奥林匹克公园观看比赛。奥运会后举办的橄榄球联赛单场观众纪录为109874人。在奥运会比赛场馆内承办大型的体育赛事,不但使这些专业性的场馆得到了利用,还满足了体育爱好者观看体育比赛的需求,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门票收入,增加了场馆的收入,也减轻了场馆赛后维护的负担。2009年,在北京奥运会比赛场馆内共承办了8场大型的体育赛事,这标志着后奥运时期比赛场馆的综合利用朝着竞赛场馆的功能定位方向迈进了重要的一步(见表1)。
通过承办这些体育赛事:
1.避免新建比赛场馆的闲置。通过在北京奥运会比赛场馆举办大型的体育赛事,避免了奥运会后新建
一、北京奥运会比赛场馆赛后运营的基本情况
(一)利用较好的场馆。主要是指在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些场馆都分别得举办了了不同的活动对场馆进行积极的利用,没有出现闲置的状态。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馆、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这些综合性功能的场馆在旅游、承办赛事和商业演出方面都采取了积极的开发,逐步的步入正轨,国家射击馆和国家自行车馆赛后单一性功能的场馆除作为国家队训练基地,为我国实施奥运战略提供支持外,也在积极地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利用途径。建在大学校园内的奥运场馆一方面用于满足高水平赛事的需要,另一方面为大学生及周边居民的运动健身提供服务。
(二)利用较差的场馆。主要是指在2008年10
第一作者作者简介:陈瑞(1980-),女,河北省邯郸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体育社会学、奥林匹克运动研究。TEL:13401113898。E-mail: chenrui@。60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北京奥运场馆赛后运营研究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