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想水中扩散时,吸收热量
溶解过程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
离子时,放出热量
若:Q扩散 < Q水合 ,则总体表现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若:Q扩散 >Q水合 , 则总体表现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提问】若没有温度计,如何来设计实验方案? 用手去触摸烧杯外壁,来感受温度的变化 2、【设计探究】
1. 2.
烧杯中出现气泡:溶解时放热 弯管中左边水柱升高:溶解时放热导管中有一段水柱:溶解时吸热 弯管中右边水柱升高:溶解时吸热三、【课堂小结 典例拓展 中考延伸】
课题2 溶解度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变化。 二、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三、教学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四、实验准备 药品:5 g NaCl(预先称好)、5 g KNO3 4包(预先称好) 仪器:烧杯2个(各装20 mL水)、玻璃棒1根、、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引入】 复习溶液的形成及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2、【新授课】【活动与探究 图9-8及9-9】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无限溶解某种溶质。 加入溶剂或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
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注: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对其他溶质并非饱和。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整册最新适用教案(1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