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在本期历史上,地主阶级中的士族地主与庶族地主之间的斗争仍然激烈,而且随着士、庶两个阶层的经济、政治地位的变化,两个阶层对一些政治问题的主张和见解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第六,本期中国历史上,不管是隋朝还是唐朝,统治都都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第七,本期历史上的两个朝代,即隋朝和唐朝的末期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且农民起义的斗争水平在以前的基础上已有所提高,并对后世的农民起义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八,在本期历史上,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得到淋漓尽致的暴露,即在封建群君主专制制度下,导致国家衰亡和灭亡的各种因素都在这一时期发挥了作用:政治腐败,皇帝不理朝政,听信谗言,任用奸臣;女宠;宦官、权臣、强藩、
7
党争.
2、经济上,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极度繁荣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经济由盛转衰的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经济呈现出繁荣现象的同时,也表现了其承上启下的时代特色。
第一,均田制逐渐被地主土地所有制(大土地所有制)所替代。
第二,随着均田制的崩溃,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以均田制下农民为依托的租庸调制也逐渐瓦解,被两税法所取代。
第三,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较大进步,生产得到了较大发展,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相对平衡的势态。这也是这一时期经济繁荣的表现之一。
第四,商业活跃而繁荣,为北宋以后商品经济的发达奠定了基础。
第五,本阶段前期,由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实施,封建政府的经济收入有保障,封建国家经济呈繁荣局面;中后期由于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特征的大土地所有制的恶性膨胀,地主经济实力和地方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中央的经济实力遭到削弱,这种大土地所有制的恶性膨胀成为后来的北宋政府积贫积弱的历史根源。
第六,在本期历史上,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封建国家与大大小小的地主间以及地主与地主之间争夺的焦点逐渐由对劳动力的争夺又回到了对土地的争夺,并一直持续到后世。
第七,本期历史上,封建统治者制定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仍然是重本轻末,重农抑商的思想。
3、民族关系方面: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时期,统治者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间的联系,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而且,隋唐时期,特别是唐朝前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呈现出繁盛景象,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从而促进了隋唐与边疆各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各民族间进一步融合,使隋唐时期,成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第一,在如何治理少数民族问题上,统治者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是强调“治安中国”,“绥之以德”。
第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得到加强,隋唐中央政府推行的开放民族政策,既加强了民族间联系的加强,也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使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以后历代王朝的规模。
第三,隋唐统治者与汉朝统治者一样,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法的措施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综合起来看,主要有措施有:派人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强联络;用战争消除少数民族的威胁;册封少数民族首领;与少数民族和亲;在边境地区设置中央政府的派出行政机构加强管理;与少数民族会盟;鼓励各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的民间及官方的经济文化交往。隋唐两代通过以上措施巩固和保障了边境的安定;加强了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促进了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地区受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发展很快;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唐文化,使唐朝进入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4、对外关系方面:隋唐时期,特别是唐朝时期,我国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都愿意与唐朝进入友好往来;隋唐政府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国人民以及政府各部门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唐朝时期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给中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唐朝与亚欧各国的友好往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发展,加强了中外人民的友好往来,并具有
8
独特的时代特征,对中国后世历史的对外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唐朝时出现了中外交流的中心城市。 第二,对外交往的范围广泛(国家、领域)。
第三,在广泛的对外交往中,唐朝虚心学习,吸收外国的长处和先进的科技文化成就,促进了唐朝的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的发展,这成为了中华民族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为后世所继承。
第四,唐朝时,通过频繁的对外交往,广泛地传播了中华文明,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及整个世界文明的进步。
5、文化方面:隋唐时期丰富的社会生活,繁荣的社会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封建盛世景象)为科技文化的进步和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国家长期的高度统一,国力的空前强盛,社会政治形势的长期稳定,为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统治者推行科举选官制度,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全民族的相对文化素质,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统治者推行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使中国与朝鲜、日本、印度和中区的波斯及西亚大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有利于我国文化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获得正常的发展;统治者对外来宗教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使与各派外来宗教相关的科技文化都传入中国,促进了我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国家长期统一,全国大一统的条件上,各民族频繁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前代科技文化的成就的取得又为隋唐进科技文化的了展奠定了基础。因此,隋唐文化达到了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文化的各种特征都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
第一,全面繁荣是隋唐文化的首要特征。
第二,隋唐时期各项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体现了“文化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为基础的”的规律:唐代诗歌的繁荣;城市建筑业的发展;全国范围内进行天文观测;医学的进步;史学的发达;教育事业的发展;宗教兴盛发达;交通的繁荣;艺术、体育的盛行;文学体裁的增多。
第三,兼收并蓄的特点(集合各民族、各国文化)。 第四,隋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高考必备资料:高中历史阶段特征(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