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必备资料:高中历史阶段特征(7)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18-10-23 本文由鸢卿漓殇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二、二十世纪30年代的分化。其社会根源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蒋介石国民党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国民党的这一次分化不是阶级构成的变化,而是针对日本的侵华,形成了抗日派、亲日派、亲英美派和顽固派。

(4)、新加入国民党的张学良将军的三次重大行动,对中国局势产生了重大

49

影响。东北易帜;退兵关内;西安事变。

我们必须看到:张学良将军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在本质上也是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从他的行动中我们看到,在国家民族危急的时刻,阶级矛盾从属于民族矛盾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事实,我们从中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5、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统治经验。

第一、公开背弃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学说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但却以孙中山的继承者自居。

第二、大肆卖国,却努力制造对外“自主”的形象。

第三、在建立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统治地位的同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以掩盖中国的民族工商业日益萎缩的社会现实。

第四、在推行对日不抵抗政策的同时,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理论进行自我辩护。

第五、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被迫采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政策,但却又顽固地坚持反共反人民的立场。

(四)、从中国共产党的方面看,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从总体来讲已是日益走向成熟。

1、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毅然走上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民主革命的措施,反对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召开八·七会议,发动三大起义。

第一、从领导上看,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国共产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第二、从任务上看,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第三、从认识上看,认识到了独立领导革命的重要性和“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的道理,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第四、从道路上看,开始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2、以毛泽东为代表革命家在实践中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最后取得全国范围的胜利。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了农村,革命道路由“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

3、总结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4、摸索总结出了一整套适合于自己的军队(红军)的战略战术原则——游击战,使红军在与敌人的战斗中逐渐发展壮大,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5、建立了自己的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50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高考必备资料:高中历史阶段特征(7)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高考必备资料:高中历史阶段特征(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89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