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宇宙-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18-10-25 本文由悲伤的帅哥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宇 宙

(一)宇宙观与宇宙学 1.宇宙

宇宙是指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具体一点讲,宇宙是指广袤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哲学上又叫世界,指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

在中国古籍中最早使用宇宙这个词的是《庄子·齐物论》“宇”的含义包括各个方向,如东西南北的一切地点。“宙”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即一切不同的具体时间。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在空间上无边无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宇宙是多样而又统一的,它的多样性在于物质的表现形态,它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从太阳到银河系,再扩展到河外星系、星系团、总星系,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视野已达到100多亿光年的宇宙深处。有人把总星系称为“观测到的宇宙”、“我们的宇宙”,也有人把总星系称为宇宙。宇宙天体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有密集的星体状态,有松散的星云状态,还有辐射场的连续状态。各种星体千差万别,它们的大小、质量、密度、光度、温度、颜色、年龄、寿命也各不相同。

宇宙天体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例如自转、各自的空间运动、绕系统中心的公转以及参与整个天体系统的运动等。如月球一方面自转,一方面围绕地球运转,同时又跟随地球一起围绕太阳运转。太阳一方面自转,一方面又向着武仙座方向以20千米/秒的速度运动,同时又带着整个太阳系以25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转,运转1周约需2.2亿年。银河系也在自转,同时也有相对于邻近星系的运动。

天体不是同时形成的,每个天体都有它的发生、发展、衰亡的历史,但作为总体的宇宙则不生不死,无始无终。

2.宇宙观

宇宙观通常又称为世界观,是关于宇宙的整个图景及其一般性质的观点。宇宙观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宇宙的一般图景,即宇宙的本质或物质基础;一是宇宙的发展及其一般规律,即宇宙的演化过程以及贯穿于这个过程中的一般

规律。

科学的宇宙观是以人类实践和相关科学为基础,又对人类实践和相关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科学的宇宙观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的思想、方法。

人类的宇宙观有其发展的历史,概括起来有两条主线,一是宇宙结构观念的发展,一是宇宙演化观念的发展。

(1)宇宙结构观念的发展。远古时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处于十分幼稚的状态,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对宇宙的构造进行推测。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主要有: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昕天说、穹天说、安天说等。

盖天说:这是创立于商代的在中国居于统治地位的学说。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是帽子,地是棋盘,天圆地方,当然天比要地大一些了。看看中国历史上的主流钱币的形状,就可以轻易地理解盖天说了。后来此说发展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的说法。

浑天说:创立于周朝,东汉张衡为集大成者,制成了浑天仪,著有《浑天仪图说》。张衡把天地比喻为一个鸡蛋,视天体为浑圆如弹丸,所以称为“浑天”。地是鸡蛋里面的蛋黄,天是外面的蛋壳,天包着地,就如蛋壳包着蛋黄一样。张衡认为,天体像一个圆球一样不停地旋转着,而日月星辰则随着天的旋转一起运动。天绕着地每天旋转一周,所以总是半见于地平之上,半隐于地平之下。

宣夜说:宣夜者,彻夜不眠也,说明这是大量天文观察得出的结论。此说认为,大地是一个球状实体,而日月星辰全是气体,飘浮于也是气体球的天空中。此说创立于周朝,比较著名的反映这一理论的是《列子》中的一篇寓言《杞人忧天》。昕天说:昕者,太阳运动也。此说是盖天说的改进型,认为天像一个车轮,会转动,所以天体在运行。穹天说:穹者,房顶也。此说也是盖天说的改进型,认为天是一个球状的壳,而且还会转动,带动了天体运行。

安天说:安天者,天不动也。这是宣夜说的改进型,也是中国古代宇宙观中最接近现代思想的一种,认为天是不动的,是无边的,是永恒的,日月星辰各依轨道在天中运行,而球状的大地在天的中间转动,使我们觉得天是动的。

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

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公元前7世纪末,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圆盘,上面笼罩着拱形的天穹。

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被证实。

公元2世纪,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动,月亮、太阳和诸行星以及最外层的恒星天体都在以不同的速度绕着地球旋转。地心说曾在欧洲流传了1 000多年。1543年,哥白尼提出科学的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而地球则是一颗沿圆轨道绕太阳公转的普通行星。1609年,开普勒揭示了地球和诸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同年,伽利略则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空,用大量观测事实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1687年,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深刻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力学原因,使日心说有了牢固的力学基础。在这以后,人们逐渐建立起 了科学的太阳系概念。

在哥白尼的宇宙图像中,恒星只是位于最外层恒星天上的光点。1584年,

布鲁诺大胆取消了这层恒星天,认为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18世纪上半叶,由于哈雷对恒星自行的发展和布拉得雷对恒星遥远距离的科学估计,布鲁诺的推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同。18世纪中叶,赖特、康德和朗伯推测说,布满全天的恒星和银河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赫歇尔首创用取样统计的方法,用望远镜数出了天空中大量选定区域的星数以及亮星与暗星的比例,1785年首先获得了一幅扁而平、轮廓参差、太阳居中的银河系结构图,从而奠定了银河系概念的基础。在此后一个半世纪中,沙普利发现了太阳不在银河系中心,奥尔特发现了银河系的自转和旋臂,以及通过许多人对银河系直径、厚度的测定,科学的银河系概念才最终确立。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等教育宇宙-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宇宙-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239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