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8 1:38:40 本文由閺夆晞濮ら埅锟�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5.通过交流明确:应该把因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估算。(擦去29×8≈160) 6.剩下的三个结果哪个与准确值最接近?(课件演示每种估算方法)

(A是多看了1个8。B是多看了2个29。C是多看了2个39和1个8。这里不需要向学生直接说明,只要让学生感受即可。)

小结:这几种方法都可以,小朋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7.我们全班42人,如果送给每人5个机器猫,估一估,这些机器猫够送吗?42×5≈200(个)

和前面一题进行比较。29×8≈240(估大)42×5≈200(估小) 8.试一试

21×6≈48×5≈397×3≈510×7≈

9.小结:我们在估算的时候都是把这些乘法算式中的某个数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是不是可以看成任意的整十、整百、整千数呢?(要看成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四、应用练习拓展提升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地方都和估算有很大的联系。陆老师今年暑假的北京之游就碰到了很多和估算有关的知识,让我们带着数学眼光去看看吧! 第一站:长城

长城离陆老师所在的宾馆有点远,汽车每小时行驶53千米,3小时才到达,长城离宾馆大约有()千米。

第二站:美丽的北海公园。 告示:每条大游船限乘120人。

正好有4个旅游团,每个团有31人,估算一下,他们能同时上一条船吗?

[此题引发了学生争论。约等于120却为什么不能上船?在学生出现了认知上的矛盾后通过争论明白把31看成30是估小了,所以结果也比准确值小了。从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确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在运用估算结果来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必须考虑现实情况。] 比较:31×4○120(让学生明白估算的另一用途) 第三站:天坛公园

每张门票8元,陆老师所在的旅游团共有39人,320元钱够买门票吗? 为什么同样是估算,刚才不能上船,现在买门票又够了呢?

学生通过辨析比较发现,刚才是估小了,而现在是估大了,所以够了。 比较:39×8○320 第四站:购买北京特产 北京烤鸭 58元一只

每种特产,老师准备都买8份,请你们帮助我算一算我大约要花几元? 反馈:1、(58+11+33)×82、58×8+11×8+33×8 ≈(60+10+30)×8≈60×8+10×8+30×8

北京果脯 11元一袋 北京水蜜桃 33元一箱 =800(元)=800(元)

比较两种方法哪种简单?想想老师大约带多少钱就够了?

通过回答“想想老师大约带多少钱比较好?”让学生明白不仅仅估算完了就好了,估算还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帮助。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估算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充分挖掘估算题材,在教学中重视进行估算示范,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同时又关注了估算在培养学生逻辑思辩、辨证看待问题能力上的作用。

一、大胆改变教材内容使学生有估算的需要,让学生体验估算的现实性。

乘法的估算,学生以前并没有接触过。在这节课上,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材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所学习的新内容自然的融合到一起,通过让学生估一估把机器猫送给我们班够不够这个现实问题,引出估算的必要性。与此同时,整节课中所设计的一系列练习,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会碰到的现实问题,并具备用估算解决的现实需要,因而整节课都能让学生感受浓厚的现实味。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体验数学课堂的思辩性。

成功的数学课,能将一个复杂的问题上简单了,也能将一个简单的问题上深刻了。《乘法估算》一课,老师门都会想到要让学生体验估算的“必要性”,设计的学习素材要富含现实气息,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是不够的。如果深入研究教材我们就可以发现,在现实运用估算的过程中,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根据估的结果就可以解决相关问题,二是因为估的结果有时估大有时估小,单凭估出来的数据并不能直接准确回答所要解决的问题,即还需结合现实情况进行考量。我在教学中就充分考虑了这些情况,精心设计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体验到“估大”“估小”的情况及如何运用这样的结果解决问题,同时穿插比大小的训练,从而将现实性、思辩性和技能训练同时落实到位。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70页“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作了短暂的交流,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

(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将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建立联系。

(3)注重方法,建立模型。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①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8。 板书课题:乘法 并板书29×8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

生可能答:要算带250元钱够吗?必须先求出29个同学买门票要花的钱,然后再和一共带的钱比大小。及时鼓励学生,不仅会列出算式,而且明白为什么这样算。

②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学生可能选择估算,也可能选择精确计算,老师均认同)以后学习了笔算,我们也可以精确计算。但是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同学们,是这样吗?

板书课题:估算 3、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运用估算,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先静静地想一想。 (2)同桌交流:把你的想法轻声告诉你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3)小组汇报:哪个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的代表发言,完成板书: 29×8 ≈ 240(元)

30 ×8=240 240元<250元 答:带250元钱够买门票。

强调:我们把29看作30,估大了。然后把估计要花的240元和一共带的钱数250元进行比较,因为240元<250元,所以带250元够买门票。

(4)适时引进≈:29×8大约等于240元,用约等号表示,跟老师一起书写≈ ,弯弯的像波浪一样。读作“约等于”。板书≈

4、小结:我们用过去学过的知识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再用刚刚学过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结果求出来了。数学呀就是这样奇妙!我们每天都要学好当天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是这样吗?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评析:《课标》第一学段估算意识培养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估算方法的学习如果脱离实际,忽视过程,为传授知识而讲解,就如同纸上谈兵,从而造成学生的不适应。本环节教学例2时,注重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提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促使学生将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建立联系,通过分析,建立模型,明确要算带250元钱够吗?必须先求出29个同学买门票要花的钱,然后再和一共带的钱比大小。接着,让学生自主选择使用精确计算还是估算,意在领悟估算来自于生活的需要。]

活动二、结合生活,创编例题。

1、情境引入:美丽的公园吸引了许多游客。这时,又来了一些同学,现在是32个孩子带250元钱,够吗?

出示补充例题:每张门票8元,32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尝试估算。

请你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简单地记录你的估算过程,注意写答句。 和同桌交流想法,统一意见。

3、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组1:32×8≈240(元)

240元﹤250元 30 ×8=240 答:带250元够买门票。

师肯定学生的估算方法正确,可是结论合理吗?请仔细思考一下好吗? 组2:32×8≈240(元)

2×8=16(元) 240+16=256(元) 256元﹥250元 30×8=240 答: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组3:32×8≈240(元)

2×8=16(元) 16元>10元 30×8=240 答: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4、辨析: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有的认为够买门票,有的认为不够买门票,这是为什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把32看作30,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30×8=240元,也就是花240元只买了30个同学的门票,还差2人没买票。(板书:还差2人没买票)经过比较,知道带250元不够买门票。(写答句)对于这个问题,仅仅估算出一个大约数是不够的,要考虑剩余的人数。

你们现在清楚了吗?没关系,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需要慢慢体会。能搞清楚就不

搜索更多关于: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的文档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ytju8a8826o2vs5ky6b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