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第一,孔子十分重视教育事业。他说: “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子路第十三》朱熹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教民者,教之孝悌忠信之行,务农讲武之法。即,就也。戎,兵也。民知亲其上,死其长,故可以即戎。”我以为,朱熹这个解释不合乎孔子的基本精神,知“兵”只是教育的内容之一,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为什么而战,怎样战,把“戎”按“兵”讲很狭隘,有违孔子原意,也不合事理。窃以为这里的“戎”应该按“大”字的意思讲,《诗·周颂》里说:“念兹戎功”,就是指功劳很大,这里当指强大。根据这个意思把孔子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以仁爱善良教育民众七,就可以使国家强大。这个理解和孔子论“四恶”里的“教”也完全相通。有个叫子张的学生问孔子:“何谓四恶?”孔子回答说:“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尧曰第二十》很明显,孔子的“教民”与“不教”是指当代社会的基础教育,是方位的,立体的,在当时,也就是“六艺”。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孔子的教育思想闪耀着真理的光辉(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