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育学基础(十二院校版)笔记(15)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6-02 本文由心动女孩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教育学基础(十二院校版)笔记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 (一) 教育目的的历史回顾

主要是记住2001年6月的,别的大体看看。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①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 ④

(二) 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与上面相符) ① 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② 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明确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③ 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赋予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 ④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反映了我国教育的基本使命。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基本思想: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是一致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才能的全面发展;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简单了解即可) 四、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一) 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 1、 与西方的全面发展不同 2、 不是平均发展、均衡发展 3、 不是忽视人的个性发展 (二) 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1、 我国教育目的决定 2、 实践教训 3、 科学知识证明

(三) 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

各育不可分割又不能相互代替。

要避免两种倾向:只注意联系;只注意区别。 (四) 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要以教育目的的要求来时刻校准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向,把它作为衡量、评价教育实践的根本标准。

但如“应试教育”,原本只是手段的考试,却成了教育追求的目的。真正的教育目的在实践中被遗失,教育实践背离了教育目的的宗旨。

复习建议:本章是教育学的重点部分,也是各个院校命题的重点部分,大题基本上每年都有,因此每一节都是重点,复习时该记忆的要记忆,该理解的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教育学基础(十二院校版)笔记(15)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教育学基础(十二院校版)笔记(1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20926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