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备注】:该种废物流向基本信息发生变更,并填写《流向信息变更记录》的同时,在该栏中注明变更项目的名称; 10、(10)【填表人】:台帐填写人签字或盖章。
11、废物管理记录表内,若填写内容为空,应用斜线划去。 四、广西工业危险废物管理台帐统计表
该统计表一式三份,加盖公章,一份企业自行留存,另两份于该本台帐填写次月10日内,分别报当地市县、市两级环保部门备案。 1、【单位名称】:按照工商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填写,并加盖公章; 2、【台帐编号】:与该本台帐封面上的编号一致; 3、【填写时段】:该本台帐启用日期和填写完成日期; 4、(1)【产生数量】:该本台帐使用期限内产生废物的数量(吨),即《废物管理记录表》中每页合计的产生数量之和; 5、(2)【贮存数量】:该本台帐使用期限内搬入单位内部贮存设施的废物数量(吨),而非累计贮存量,即《废物管理记录表》中每页合计的自行贮存数量之和;
6、(3)【利用数量】:该本台帐使用期限内自行利用该种废物的数量(吨),即《废物管理记录表》中每页合计的自行利用数量之和; 7、(4)【处臵数量】:该本台帐使用期限内自行处臵该种废物的数量(吨),即《废物管理记录表》中每页合计的自行处臵数量之和;
8、(5)【贮存数量】:该本台帐使用期限内委托贮存该种废物的数量(吨),即《废物管理记录表》中每页合计的委托贮存数量之和; 9、(6)【利用数量】:该本台帐使用期限内委托利用该种废物的数量(吨),即《废物管理记录表》中每页合计的委托利用数量之和; 10、(7)【处臵数量】:该本台帐使用期限内委托处臵该种废物的数量(吨),即《废物管理记录表》中每页合计的委托处臵数量之和; 11、(8)【台帐填写完时的贮存量】:该本台帐填写完成时,单位内部贮存设施中该种废物的累计贮存数量(吨),即台帐启用之日累计贮存量与台帐使用期限内搬入单位内部贮存设施的废物数量之和。
— 16 —
附件3
广西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
1 目的和依据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体法》)关于―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的规定,指导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制定应急预案,有效应对意外事故,特制定《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2 适用范围
2.1 《指南》规定了制定应急预案的原则要求、基本框架、保证措施、编制步骤、文本格式等。适用于从事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简称―危险废物经营单位‖)。
2.2 产生、收集、运输危险废物的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制定应急预案可参考本《指南》。
3 原则要求
3.1 符合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3.2 体现应急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责任到人的原则。
3.3 注意与上级主管部门、政府相关部门或其他外部单位的应急预案相衔接,相兼容。
3.4 因地制宜,切合实际。以本《指南》为基础,可适当增减相关内容。充分考虑内部及外界(如自然灾害或临近单位的危险
— 17 —
源)的事故诱因;正常工作时段及节假日和夜间等时段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事故或紧急状态对单位内外人员和环境的威胁以及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等。
4 基本框架(见附录A) 4.1 应急预案简介 4.1.1 应急预案编制目的
应急预案应当着眼于最大限度降低因火灾、爆炸或其他意外的突发或非突发事件导致的危险废物或危险废物组分泄漏到空气、土壤或水体中而产生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4.1.2 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明确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一般应针对各个危险废物经营设施所在场所分别制定应急预案;并细化到各个生产班组、生产岗位和人员。
4.1.3 应急预案文本管理及修订
明确应急预案在单位内的发放范围及应当进行修订的情形。 4.2 单位基本情况及周围环境综述 4.2.1 单位基本情况
4.2.2 危险废物及其经营设施基本情况 4.2.3 周边环境状况 4.3 启动应急预案的情形
明确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和标准。如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危险废物溢出、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应当启动应急预案。
4.4 应急组织机构
4.4.1 应急组织机构、人员与职责
明确事故报警、响应、善后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
— 18 —
门及其职责。要建立应急协调人制度。应急协调人必须常驻单位/厂区内或能够迅速到达单位/厂区应对紧急状态,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应急预案。
4.4.2 外部应急/救援力量
明确发生事故时应请求支援的外部应急/救援力量名单及其可保障的支持方式和能力。
4.5 应急响应程序-事故发现及报警(发现紧急状态时) 明确发现事故时,应当采取的措施及有关报警、求援、报告等程序、方式、时限要求、内容等。明确哪些状态下应当报告外部应急/救援力量并请求支援,哪些状态下应当向邻近单位及人员报警和通知。
4.5.1 内部事故信息报警和通知 4.5.2 向外部应急/救援力量报警和通知 4.5.3 向邻近单位及人员报警和通知
4.6 应急响应程序-事故控制(紧急状态控制阶段) 明确发生事故后,各应急机构应当采取的具体行动措施。包括响应分级、警戒治安、应急监测、现场处置等。
4.6.1 响应分级
明确事故的响应级别。可根据事故的影响范围和可控性,分成完全紧急状态、有限的紧急状态和潜在的紧急状态等三级。
4.6.2 警戒与治安 4.6.3 应急监测
明确事故状态下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泄漏、压力集聚情况,气体发生的情况,阀门、管道或其他装置的破裂情况,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等。
— 19 —
4.6.4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明确各事故类型的现场应急处置的工作方案。包括控制污染扩散和消除污染的紧急措施;预防和控制污染事故扩大或恶化的措施;污染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对措施等。
4.6.5 应急响应终止程序
4.7 应急响应程序-后续事项(紧急状态控制后阶段) 明确事故得到控制后的工作内容。如组织进行后期污染监测和治理;确保不在被影响的区域进行任何与泄漏材料性质不相容的废物处理贮存或处置活动,确保所有应急设备进行清洁处理并且恢复原有功能后方可恢复生产等安全措施。
4.8 人员安全救护
明确紧急状态下,对伤员现场急救、安全转送、人员撤离以及危害区域内人员防护等方案。撤离方案应明确什么状态下应当建议撤离。
4.9 应急装备
列明应急装备、设施和器材清单,包括种类、名称、数量、存放位置、规格、性能、用途和用法等信息。
4.10 应急预防和保障措施 4.11 事故报告
规定向政府部门或其他外部门报告事故的时限、程序、方式和内容等。一般应当在发生事故后立即以电话或其他形式报告,在发生事故后5-15 日以书面方式报告,事故处理完毕后应及时书面报告处理结果。
4.12 事故的新闻发布
4.13 应急预案实施和生效时间
— 20 —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小学教育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大纲)(样本) (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