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各章课后思考练习 参考使用2010修订版教材 选择题 练习一
1.刚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确立独立生活意识很重要。下列属于独立生活意识表现的是(C ) A.天马行空,独往独来 B.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C.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 D.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不需要别人管 2.爱国主义包含着( C )三个基本方面。
A.情感、追求、义务 B.思想、义务、追求 C.情感、行为、思想 D.情感、思想、义务
3.前人说过:“修以求其粹美,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也。”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过程中,要把学习与践履结合起来,把学习规范和遵守规范结合起来,使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也就是要(C ) A.注重理论学习
B.注重掌握基本知识 C.注重知行统一 D.注重联系实际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C )
A.集体主义 B.合理利己主义 C.为人民服务 D.利他主义
5.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条件,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身体健康,才能胜任今天的学习任务和明天的工作职责。“体”成为人才素质的(C ) A.灵魂 B.基本内容 C.基础 D.综合体现
6.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A )
A.道德和法律 B.风俗和法律 C.习惯和法律 D.习惯和风俗 7.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是(C ) A.知识渊博 B.品质高尚 C.德才兼备 D.视野开阔
8.17周岁的公民刘某在一家个人独资企业打工,所得收入足以维持个人的日常生活。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刘某( D )
A.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B.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9.党最早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在(C ) A.党的十六大
1
B.党的十七大
C.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10.时代精神的核心是(D )
A.制度创新 B.理论创新 C.科技创新 D.改革创新 11.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是(C ) A.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12.对于理想和信念的关系,错误的理解是( D ) A.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 B.理想体现着信念和追求
C.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 D.有了信念,就一定会有崇高的理想
1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定位不可用以下(C )表述。 A.是一门公共必修课 B.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C.是一门专业课 D.是一门理论课程
14.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遵循平等、真诚、友爱、互助的原则。下列与人交往的心态中,正确体现人际交往基本原则的是(A )
A.诚实待人、宽容大度 B.自以为是、目中无人 C.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D.心胸狭窄、斤斤计较 15.当代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是(C ) A.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B.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C.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D.培养专业化、创新化的人才
16.获得真理性认识并不等于确立了科学信念。要使真理性认识深入人心,成为科学信念的根本途径是( A )
A.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B.不断提升人生境界 C.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D.努力保持心理平衡 1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具有鲜明的(C ) A.理论性B.指向性 C.实践性D.社会性
18.关于公民道德,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
A.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要求 B.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都要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要求 C.是一个国家每一个人都要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要求 D.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要求
19.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早在1957年11月(C )在演讲中讲到“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A.邓小平 B.刘少奇 C.毛泽东
2
D.周恩来
20.马克思说:“为确定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里,确定的现实的人的“规定”、“使命”和“任务”指的是( C)
A.人生存在B.人生境界 C.人生责任D.人生信仰
练习二
1.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下列名言与这段话含义一致的是( C)
A.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B.不学礼,无以立
C.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D.是非之心,智也
2.刚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确立独立生活意识很重要。下列属于独立生活意识表现的是( A )
A.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 B.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C.天马行空,独往独来
D.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不需要别人管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C )居于核心地位。 A.艰苦奋斗 B.自强不息 C.改革创新 D.团结统一
4.“礼仪之邦”、“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等观念,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中。“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等,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宽宏胸襟。联欧亚,开辟丝绸之路;通亚非,郑和七下西洋;历万难,玄奘印度取经;为传经,鉴真东渡扶桑??这些典型的事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B )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5.当代社会选人、用人、评价人的基本尺度是(C ) A.思想道德修养 B.科学文化知识
C.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D.社会交往能力
6. 民事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这是我国民法基本原则中( D ) A.公平原则的要求 B.平等原则的要求
C.等价有偿原则的要求 D.禁止滥用民事权利原则的要求
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名言教育大学生在求学路上要( C ) A.求实 B.严谨 C.勤奋 D.创新
3
8.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必须选择的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进步、最美好的理想是( C ) A.维护民族团结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9.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豪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说明(C )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做大事 C.立志须躬行
D.立志以国家民族为己任
10.对于理想和信念的关系,错误的理解是(C ) A.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 B.理想体现着信念和追求
C.有了信念,就一定会有崇高的理想 D.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 11.( C )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A.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 C.公平正义 D.执法为民
12.中国传统儒家设计“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近代资产阶级追求“民族、民权、民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共产党人和广大劳动人民向往“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些对未来的设计、追求、向往,都属于人生理想中的(C ) A.职业理想 B.道德理想 C.社会理想 D.生活理想
13.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豪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说明(C )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做大事
C.立志须躬行 D.立志以国家民族为己任
14.获得真理性认识并不等于确立了科学信念。真理性认识深入人心成为科学信念的根本途径是( C) A.学习理论 B.畅想未来 C.社会实践 D.投入感情
15.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时曾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这里强调说明的是(C ) A.人与人之间必须团结互助 B.艰苦奋斗是革命斗争的传家宝
C.科学信念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D.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对立统一的
16.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
4
利益有多大作用,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这就是说,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准应该是(A ) A.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个人的行为动机
C.个人的社会存在 D.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C ),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养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8. 按照我国《婚姻法》规定,下列可能为有效婚姻的是 ( D ) A.重婚的 B.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C.未到法定婚龄 D.婚前患病婚后未治愈的
19.人生价值的根本内容是以(A )的关系为实际内容的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 A.自我与他人 B.索取与享受 C.劳动与创造 D.贡献与索取
20.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和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A )为准绳。 A.法律 B.证据 C.程序 D.法理
练习三
1.从理想的内容上看,最根本最重要的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的理想是( C ) A.道德理想 B.职业理想 C.社会政治理想 D.生活理想
2.人生观的核心是(A )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信仰
3.获得真理性认识并不等于确立了科学信念。要使真理性认识深入人心,成为科学信念的根本途径是(C )
A.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B.不断提升人生境界 C.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D.努力保持心理平衡
4.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 C ) A.可行性 B.阶级性 C.预见性 D.社会性
5.在当代社会,调整个人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很多,但最权威的规则是( B ) A.风俗习惯 B.法律 C.社会公德 D.个人品德 6.把理想转换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C ) A.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5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小学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参考答案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