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清水河立交桥桥墩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评审版) - 图文 (8)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4 本文由不翻旧账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成都地铁7号线清水河大桥站市政配套工程 龙腾西路跨线桥桥墩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成后的预压时间72h。

④卸载6h后监测点标高,并计算各基础测点的弹性变形量及非弹性变形量; 监测记录表见“附表三 龙腾西路高架桥桥墩支架预压监测记录表”。 (2)监测点布置

纵向每隔1/4跨共5个断面,每个断面对称设3个监测点;支架沉降观测点设在支架顶部和底部对应位置上。具体测点布置见“附图六 清水河立交工程桥墩支架变形监测布置图”。

5)预压验收 (1)支架合格条件

①在全部加载完成后的支架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判定支架预压合格:

a.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 b.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

②对支架的预压监测过程中,当不满足本节上述规定时,应查明原因后对同类支架全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支架应重新选择代表性墩型进行预压,并应满足本节规定。

(2)支架预压验收

①核对现场加载荷载与本方案规定的预压荷载是否相符,经确认后方可进行后续验收工作。

②支架预压验收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和业主现场代表共同参与进行验收。

③支架预压后编制支架预压报告,支架预压报告应包括工程项目名称、支架分类以及支架代表性区域的选择、支架沉降监测、支架预压合格的判定。

支架预压验收合格后应签署“附表四 龙腾西路跨线桥桥墩支架预压验收表”。

6)预压卸载

(1)按照预压顺序的反顺序进行卸载,即后预压的先卸载,先预压的后卸载的顺序进行卸载。在预压重物全部卸完后对现浇支架全面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28

成都地铁7号线清水河大桥站市政配套工程 龙腾西路跨线桥桥墩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并及时调整支架和模板标高。

(2)支架预压一次性卸载,预压荷载对称、均衡、同步卸载。 7)支架弹性变形计算及预拱度设置 (1)总变形量=弹性变形+非弹性变形 总变形量=预压前测点高程-预压后测点高程 非弹性变形=预压前测点高程-卸载后测点高程 (2)预拱度设置

根据弹性变形量的大小,确定预拱度的设置。 4.8混凝土浇筑

模板支架验收合格,检查人员签字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本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顺序:墩柱、系梁→盖梁。

混凝土浇筑采用汽车泵分层分块浇筑,每层厚度不大于300mm,本工程盖梁为悬臂结构,先浇筑墩顶盖梁,然后从悬臂端向中间对称推进,如图4.8-1所示。

图4.8-1 盖梁混凝土浇筑顺序示意图

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严禁集中超负荷堆放机械设备及其他材料,防止物体坠落及支撑体系局部坍塌。在浇注混凝土时,应分点布料,避免长时间在一个点上下料,并应及时将混凝土耙开,不得集中堆放混凝土。人员也不能集中站立于一个地方,否则可能导致荷载过于集中导致支撑系统失稳。

倾倒混凝土时,应尽量控制对模板所造成的冲击,应避免混凝土在出料口堆积过高,并且安排人员用工具将堆积的混凝土迅速向四周摊开。

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4.9预应力张拉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29

成都地铁7号线清水河大桥站市政配套工程 龙腾西路跨线桥桥墩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本工程盖梁预应力采用后张法张拉,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达到张拉起强度后,按要求进行张拉,张拉台座利用脚手架顶部作业平台进行,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具体张拉方法见《龙腾西路跨线桥工程盖梁预应力后张法专项施工方案》。 4.10支架监测

为保证浇筑混凝土过程支架安全可控,混凝土浇筑期间必须对模板支撑体系进行监测,具体按下列规定执行。

1)支架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支撑结构的位移监测和内力监测。 2)位移监测点分为基准点和位移监测点。其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每个支撑结构应布设基准点;

②在支撑结构的顶层、底层及每5步设置位移监测点; ③监测点应设在角部和四边的中部位置。 3)内力监测测点布设宜符合下列规定: ①支架受力大的立杆布设测点; ②支架单元的角部立杆宜布设测点; ③高度区间内测点布设不少于3个。

本工程监测点布置详见“附图六 龙腾西路桥墩支架变形监测布置图”。 4)位移监测采用全站仪,仪器应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内力监测采用轴力计监测,监测点应稳固、明显,并应增设监测点保护装置;

5)监测频率:在结构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安排监测人员对布置的监测点进行观测。位移监测从浇混凝土开始每隔2小时监测一次,贯穿混凝土浇注的全过程,内力监测每两小时一次,监测数据及时反馈,根据监测数据用于指导施工及采取应急措施。

6)监测报警值采用表4.10-1限值:

表4.10-1 监测报警值

监测指标 内力 位移 限值 设计计算值 近3次读数平均值的1.5倍 水平位移量:H/300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30

成都地铁7号线清水河大桥站市政配套工程 龙腾西路跨线桥桥墩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近3次读数平均值的1.5倍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启动安全应急预案: ①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

②支撑结构的荷载突然发生意外变化时;

③周边场地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的异常变化时。

7)在结构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安排支架搭设人员在支架内全程观察支架和模板,如有变形或松动情况时,及时采取紧固支架和模板的措施,发现支架或模板变形超限严重时应及时通知场地内所有人员撤离。

支架测量监测人员:曾日 代双龙。 支架模板观察人员:朱平 张明亮。 4.11模板及支架拆除

1)侧模拆除:

混凝土浇筑48小时后,可拆除侧模,拆除时,先松掉紧固螺栓,在依次从 上到下吊出模板,拆除侧模后,立即覆盖养护,并保持湿润。

模板拆除过程中,地面应设置围栏和警戒标志,并安排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现场。

2)底模拆除:

(1)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拆除前,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应核查混凝土同条件试块强度报告,浇筑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方可拆除,并履行拆模审批签字手续;

(2)盖梁底模必须待预应力张拉完成,压浆并封锚后才能拆除; (3)上层支架模板未拆除前,严禁拆除下层模板支架;

(3)模板支架拆除时,必须遵循“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构件、后拆承重构件”的原则;

(4)碗扣式钢管满堂支架拆除时,先用钢丝将模板固定在盖梁上,再松动板底托撑,再从端部逐段抽出分配梁,由上至下拆除支架,最后依次逐块吊走底模;可移动门式支撑拆除时,先用钢丝绳将模板固定在盖梁上,再松掉沙箱,然后拆除分配梁、支撑梁,分节拆除顶部钢管,下部钢管直接推拉至下一墩位,最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31

成都地铁7号线清水河大桥站市政配套工程 龙腾西路跨线桥桥墩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后逐块吊走底模;模板支架拆除时,严禁将支架构件直接抛扔;应有专人传递至地面,并按规格分类均匀堆放。

(5)支架拆除过程中,地面应设置围栏和警戒标志,并安排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现场。

(6)非预应力的构件模板支撑架拆除应符合“表4.11-1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表4.11-1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2 板 >2,≤8 >8 ≤8 梁、拱、壳 >8 悬臂构件 -- ≥100 ≥100 ≥50 ≥75 ≥100 ≥75 4.12特殊季施工技术措施

1)雨施措施

(1)现场场地:场地四周做排水沟引到场外路边泄水井内,支架四周砌好挡水墙,高20cm,同时设导流沟引出场外,排水坡度不小于3%。同时防止四周地区水流进入场内。所有场内排水均需经过三级沉淀后排至市政管网。

(2)材料准备:进场材料均要求制定防雨措施,材料组要抓紧维修、补足水泵、并准备好足够的胶皮管、防水材料、苫布等。雨施材料、设备计划提前上报公司,水泥库及其它材料库,必须采取防水措施,进场后加强防雨、防潮、料底垫高不少干30cm,码放平整并保持良好通风,进场木材必须堆放苫盖,防止雨后开裂或变形。

(3)小型工器具:现场木工机械操作棚在雨施前须搭设好,防止漏雨;机械设备及电间箱,要采取防雨、防潮、防淹等垫高不于200mm,分级保护按规定装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32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2、清水河立交桥桥墩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评审版) - 图文 (8)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2、清水河立交桥桥墩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评审版) - 图文 (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0175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