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教法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一阶段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B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转型。
A、以学生发展为本 B、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C、终身教育理念 D、师资队伍建设是核心
2、( D )三维目标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目标。
A、能力与情感 B、学会做人与做事 C、世界观与人生观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A )帮助学生反思、体验、享受生活并提升、完善生活是新课程的。
A、基本追求 B、最高要求 C、终极目标 D、一般要求
4、( B )语文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要求由“讲授型”向“”转变 A、提问型 B、师生互动型 C、引导型 D、对话型
5、( C )即描述性知识或记忆性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A、程序性知识 B、策略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技能型知识
6、( A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语文课程的依据,是语文教材编写、语文教学实施和评价的依据。 A、课程标准 B、教学大纲 C、教学计划 D、考试大纲 7、( D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
A、写作教学 B、综合性学习 C、口语交际教学 D、阅读教学 8、( B )《标准》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以上。
A、200万字 B、 400万字 C、500万字 D、300万字 9、( C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
A、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积极思想感情 B、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C、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的能力 D、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
10、( A )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突出课程目标的实践性,将“”作为目标的组成部分。 A、过程与方法 B、知识与技能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学会做人与做事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 B.D )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体现了
A、个体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2、( A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力求体现国家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 A、基本规范和要求 B、不同层次的要求 C、统一要求 D、最高规范和要求 3、( A.D )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需要。
A、关注人文精神 B、关注政治性 C、重视工具性 D、加强言语实践 4、( A.C.D )教会学生掌握等识字工具。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
A、汉语拼音 B、整体认读音节 C、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和构字率较强的独体字 D、学会按音序和部首查字典
5、( ABCD ) 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哪些:
A边读边思边动笔的习惯; B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C勤于读书的习惯; D质疑问难的习惯 6、( ABC )注重积累,培养语感,可以从入手。 A、阅读的数量 B、诵读 C、背诵 D、抄写
7、( ABCD ) 《标准》: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
A识字写字能力 B阅读能力 C写作能力 D口语交际能力
8、( BD ) 识字与写字教学中,强调多认少写、认写分开,提出和两种学习目标。 A、会读 B、认识 C、会写 D、学会
9、( ABCD )钟启泉在《学科教学论基础》中指出: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目标,大体有几个组成部分。 A关心、动机、态度; B思考力、判断力; C技能; D知识、理解 10、( AC )语文课程的性质: 。
A、人文性 B、政治性 C、工具性 D、民族性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不需要改错。) 1、( √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强调大语文观的建议。 2、( √ )在句子教学中,重点学习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难以理解的句子。 3、( √ )三拼法的要领是:声轻、介快、韵母重,三音相连猛一碰。 4、( √ )识字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缺乏识字兴趣。 5、( √ )现时代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
6、( √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是一门边缘课程,它介于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文学、文章学等语文类课程之间。
7、( × ) 广义的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等各方面知识。 8、( √ )《标准》代替《大纲》表明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9、( √ )语文能力代替语文素养的表达,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语文教育在实用之外的功能,重视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增强底蕴、提高修养的功夫。
10、( √ ) 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写、不默写、不考试。
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的课程理念是什么?
答:具体的理念有四条: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
2、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的新内涵是什么?
答:1.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 它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3. 它隐含着教师而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3、汉语拼音教学的着眼点是什么?
答:汉语拼音教学的着眼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第一,给汉语拼音教学以准确定位。《标准》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汉语拼音的功能定位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上,不再提帮助阅读,也不再提直呼音节。以训练拼读能力为重点,确保课堂拼读练习的时间。第二,借助情境、语境学习声母、韵母。第三,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呈现方式富有童趣。
4、《标准》在阅读教学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阅读教学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借鉴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新要求主要体现在:1. 注重阅读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注重积累,培养语感,养成独立阅读能力。语感:主要指一个人对某种语言文字敏锐的感知、判断和敏捷的应对能力。 3.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快读、慢读、浏览。 5、简述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答:1. 感受阅读乐趣。 2. 丰富阅读活动。3. 注重阅读体验。 4. 学会多种读法。 5.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比如:积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比较阅读、探究性阅读、批判性阅读。
五、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您对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有哪些想法或建议。
答: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师生交往的互动性和互惠性。
1. 师生平等对话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基调。 2.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3.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强调大语文观的建议。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六、设计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根据识字写字教学一般方法和步骤,设计下面一篇文章的识字写字教学过程。 (课文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
⑴ 读准字音:开火车读。
⑵ 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⑶ 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
二、巩固字、词,指导书写6个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出示生字“聚、增、掠、稻、偶”等认读、组词。 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注意“聚”的下面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B )口语交际教学的核心是。
A、“说” B、“交际” C、 “听说” D、“倾听” 2、( A ) 写作教学强调 ,引导学生写放胆文。 A、低起点 B、高起点 C、说实话 D、会想象
3、( C )观察事物进行口语交际要在指导观察上下功夫、、教师要注意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
A、要把握好说话的节奏 B、要注意说话得体 C、要设计好引导的思路 D、要注意想象合理 4、( B )是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
A、独立性 B、规划性 C、积极性 D、主动性 5、( C )综合性学习旨在倡导一种新型的。
A、教学方式 B、研究性学习 C、学习方式 D、教学理念 6、( D )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A、阅读能力B、综合实践活动能力C、口语表达能力D、写作能力
7、( B )语文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要求由“讲授型”向“”转变 A、提问型 B、师生互动型 C、引导型 D、对话型 8、( C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 A、批评 B、重新分组 C、干预和指导 D、降低学习要求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
9、( D )习作教学要与密切结合。
A、综合性学习 B、口语交际教学 C、识字写字教学 D、阅读教学
10、( C ) 合作学习的分组形式,一般采用,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 A、同质分组B、同异混合分组C、异质分组 D、其他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 ABCD )命题作文的写作过程包括。
A素材选取; B写作构思; C文字表达; D修改润色 2、( AB )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应注意:。
A要在指导观察上下功夫; B要设计好引导的思路; C要注意想象合理;D要注意说话得体 3、( BCD )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策略主要有:。
A、看、听前谈话 B、精心设计交际的情境 C、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D、多给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4、( ABCD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A、正相互依赖 B、个人责任 C、小组自评 D、社交技能 5、( ABCD )新课程写作教学的主要取向。
A、淡化技巧训练 B、注重写作过程 C、突出写作主体 D、倡导研究性写作 6、( ABCD )进行应用文的教学要注意:。
A、帮助学生认识应用文的语言特点 B、讲清格式 C、学用结合 D、反复练习 7、( ABD ) 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有。
A、口语交际课 B、语文教学 C、同伴交往 D、日常生活 8、( ABCD ) 综合性学习对学习内容确定和目标取向的要求是:。 A、重综合 B、重实践 C、重生成 D、重开放 9、( C ) 合作与独立是一种。
A、互补关系 B、对立关系 C、辩证关系 D、主从关系 10、( ABCD ) 综合性学习旨在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主要内容包括:。
A、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B、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C、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 D、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 “√”错的打 “×”,不需要改错。) 1、( √ )标准建议:“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就是为了减少命题作文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和自由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2、( √ )习作训练应遵循由说到写,从述到作,从仿到创的顺序。
3、( √ )通过口语交际教学,能够增强学生与人交际的意识,提高运用普通话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三个阶段测试题及答案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