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根据填筑规划,全强风化料每个单元面积约4000~10000m2,以平行坝轴线划分条带填筑作业大区,各作业大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填筑单元。
(3)反滤料各条带填筑区作为一个作业大区组织施工。 3、 填筑单元的循环
作业面划分后,形成作业区流水循环、区内单元流水循环、单元内工序流水循环施工。单元循环的原则是:第一个单元铺料平料,第二个单元洒水碾压,第三个单元质量检查验收,以此循环往复,形成流水作业。
3.3.坝料开采加工与平衡
3.3.1.料场概况
本工程3#料场为本工程开挖利用料,堆存于坝前左岸,利用料约18万m3。4#料场为本工程拌合楼后山体全风化料,利用料约20万m3。5#料场为库心岛全强风化料。利用料约40万m3,过渡料、排水料及反滤料来自下库砂石料加工场。2#料场由于开挖料混存,级配不良后期如果需采用此料场的土料,由四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商定取料检测及上坝。3#、5#料场开挖取料至▽555,4#料场开采至▽570。
3.3.2.料场复查
根据对3#、4#、5#料场的复勘核查,3#料场距离坝址直线距离约3km,多为全强风化料的混料,最优含水率为13.6,最大干密度为1.75。4#、5#料场多为较均匀的全风化土料,最优含水率分别为13.8、13.7,最大干密度分别为1.73、1.79。
3.3.3.料场规划
料场使用原则:雨天使用原状料、晴天使用堆存料,坝后采用3#料场
9
的土料,坝前采用5#场的土料,下雨天则采用4#料场的土料。
1、料场剥离:根据料场地势平缓,面积较大的特点并结合上坝工期及强度安排综合考虑。3#料场面层清除杂物及大块石,1.6 m3反铲装车20t自卸车配合拉运至填筑面;4#、5#料场顶部覆盖层采用一次性剥离,剥离的覆盖层可用于开采施工道路的修筑,1.6 m3反铲装车20t自卸车配合拉运至填筑面。
(2)分区开采:料场根据开采时段、面积、数量、强度及机具不同,可将料场分作多个开采区,每个区以独立工作面分台阶(台阶高度4~5m)立面交替进行开采。
(3)料场排水:根据料场地形、降雨特点及使用情况,确定合理的排水标准,做出全面的排水计划。顺场地地势布置排水沟,并辅以支沟,排水系统与道路布置相协调。
3.3.4.料场开挖
(1)清表:砂砾料开采前,首先由220HP推土机进行水平清表。由1.6m3挖掘机装料,20t自卸汽车拉运至弃渣场。
(2)全强风化料开采:主要由1.6m3挖掘机分层开采, 20t自卸汽车拉运至填筑区。
(3)施工机具配置:反铲挖掘机4台,20t自卸汽车10辆。
3.3.5.坝料加工
(1)过渡料加工
过渡料由20t自卸汽车从下库砂石料场运输至上库主坝料场转堆场;经现场掺配检测合格后,由3m3装载机装20t,自卸汽车运输至填筑作业
10
面。
(2)排水料加工
排水料由下库砂石料场生产,3m3装载机收集、堆存、装车,填筑时3m3装载机装,20t自卸汽车运输至填筑作业面。
(3)反滤料加工
反滤料由下库砂石料场生产,堆放于过渡料附近,填筑时采用3m3装载机装,20t自卸汽车运输至填筑区。
3.3.6.料源平衡
本工程主坝坝体填筑总量53万m3,其中过渡料2.7万m3,反滤料9027m3,排水料34383m3,全强风化料44.7万m3。
除全强风化料外,所有填筑料均来自下库砂石料料场。
坝体全强风化料填筑总量44.7万m3,全强风化料自然方到压实方系数取0.8,损耗按0.03计算,则全强料开采自然方为58万m3。3#、4#、5#料场目前可用料源为78万m3,能够满足上坝要求。
坝体过渡料填筑总量2.7万m3,过渡料在下库砂石料料场取料,运至上库主坝转运堆存场进行掺配,目前上库转运堆存场已开始进行堆存备料。排水料填筑总量34383 m3,排水料由下库砂石料场生产,运至上水库主坝转运堆存场,下库砂石系统已开始排水料及反滤料的生产及储备,下水库砂石系统生产能力完全满足上坝填筑需求,坝料平衡计划见下表 :
坝体填筑料平衡计划表
序号 1 填筑类别 主坝坝体填筑 填筑范围 坝体下游 单位 万m3 填筑量 23 坝 料 料 源 4#、5#料场 备注 根据现场情况调配
11
2 3 4 5 6 7 全强风化料 过渡料 反滤料 排水料 上游坝坡垫层料 上游坝坡干砌石 坝体上游 万m3 23 2.7 0.9 3.4 0.7 0.7 3#、5#料场 下库砂石料场开采、加工 下库砂石料场开采、加工 下库砂石料场开采、加工 下库砂石料场开采、加工 工程开挖利用料及下库砂石料场开采、加工 根据现场情况调配 坝体上、下游 万m3 坝体下游 坝体下游 坝体上游 坝体上游 万m3 万m3 万m3 万m3 3.4.坝料运输
1、坝料由反铲挖装,20t自卸汽车运输,车辆相对固定,并经常保持车厢、轮胎的清洁,防止残留在车厢和轮胎上的泥土带入清洁的过渡料、排水体料、坝壳料填筑区。
2、过渡(反滤)料运输及卸料过程中,采取措施防止颗粒分离。运输过程中过渡料保持湿润,卸料高度不大于2m。
3、监理工程师认为不合格的过渡(反滤)料或坝壳料,一律不得上坝。 4、坝料运输车辆必须在挡风玻璃右上角标明坝料分区名称。 5、坝料运输时,车辆速度不得大于20km/h,载重量不得大于车辆的标定载重量。
3.5.基础面清理及验收
1、在坝基最终开挖线以下的所有坑槽和平洞,均按施工图纸的要求回填密实,防渗帷幕线钻孔亦予以封堵,外露的预埋钢管切除削平。
2、坝体填筑部位的全部基础处理工作,按施工图纸要求施工完毕。 3、坝体填筑的基础,进行四方联合验收,合格后,才能开始坝体填筑。
4、坝基中布置有观测设备时,在观测设备埋设完毕,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才能开始坝体填筑。
12
3.6.过渡(反滤料)填筑
1、在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过程中,做到心墙和过渡层的任何断面都高于其上、下游相邻的坝体填筑料1~2层,并在心墙铺筑后,心墙两侧过渡层以外4m范围内坝壳料采用自行碾低频碾压密实,以防心墙局部受振畸变或破坏。
2、过渡(反滤)料填筑的位置、尺寸、材料级配、粒径范围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过渡(反滤)料采用“后退法”卸料。
3、沥青混凝土心墙两侧过渡料的填筑与沥青混凝土心墙填筑面平起。 4、过渡(反滤)料填筑与相邻层次之间的材料界线分明。分段铺筑时,必须做好接缝处各层之间的连接,防止产生层间错动或折断现象。在斜面上的横向接缝收成缓于1:3的斜坡。
5、过渡(反滤)料填筑与坝壳料连接时,可采用锯齿状填筑,但必须保证反滤(过渡)料的设计厚度不受侵占。
6、过渡料与心墙或坝壳交界处的压实可用振动平碾进行,碾子的行驶方向平行于坝轴线。
7、过渡料与岸边接触部位,先洒水后用振动平碾顺岸边进行压实。压不到的边角部位,用人工夯实,但其压实遍数按监理工程师指示作出调整。
8、在过渡料与基础和岸边及混凝土建筑物(心墙基座混凝土)的接触处填料时,不允许因颗粒分离而造成粗料集中和架空现象。
9、坝料运至坝面卸料后,及时摊铺,并保持填筑面平整,每层铺料后用水准仪检查铺料厚度,超厚时及时处理。
10、过渡料填筑前,用防雨布等遮盖心墙表面,防止砂石落入钢模内。遮盖宽度超出两侧模板各30cm以上。
13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大坝填筑施工方案 (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