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基础知识》综合练习
选择题
1.法的基本特征有(ABC )
A.法是一种行为规范 B.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没收财产
8.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我国的( B ) A.政体 B.国体 C.政权组织形式 D.国家结构形式
9.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是( D )的。
A.政党 B.整个社会 C.全民 C.法反映的是国家意志 D.法是由社会舆论保障实施的
2.下面属于法规范人们行为作用的有(ABCD )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强制作用 D.教育作用
3.下面属于我国法的创制的主体的有(ABCD )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务院各部门
4.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包括( AD )
A.宪法 B.法理 C.判例 D.国际条约
5.按照法的内容对法的分类是(B )
A.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B.实体法与程序法
C.根本法与普通法 D.一般法与特别法
6.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BCD )
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D.有错必纠,依法赔偿
7.下面制裁方式中,属于刑事制裁的有( D )
A.处分 B.劳动教养 C.训诫
1
D.统治阶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 C )
.基本政治制度 B.政治制度 C.基本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D )。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B.直接民主集中制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 D ) .免于处罚 B.减轻处罚 C.酌情处罚 D.不予处罚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主要区别是( D ) .实行的目的不同 B.实行的程度不同 C.实行的时间不同 D.针对的对象不同
我国的( B )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 .选举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国家公务员制度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 C )以法律规定。
.国务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 A11. A12. A13. A13. A14. A
D.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15.已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D )行政处罚。
( ABCD )。
A.行政管理权 B.立法权 C.独立的司法权 D.终审权
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 B.应从轻 24.下面属于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有( D )。 C.可以减轻 D.应从轻或者减轻
16.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 C )行使。
A.平等权 B.宗教信仰自由 C.人身自由 D.言论自由
25.下面选项中,即属于权利又属于义务的有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法院 ( BC )。 C.公安机关 D.人民检察院 17.下列属于我国法律部门的有( AC )
A.选举权 B.受教育 C.劳动 D.人身自由
A.宪法 B.法理 C.民法 26.在我国,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BCD )。 D.军事法
18.按照法律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的不同,可将法律分为( D )。
A.实体法和程序法 B.国内法和国际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19.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A )。 A.美国宪法 B.英国宪法 C.法国宪法 D.中国宪法
20.我国现行宪法是( D )。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21.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C.国务院 D.中央军事委员会
22.国家的审判机关是( C )。
A.人民检察院 B.公安机关 C.人民法院 D.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23.下面属于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有
2
A.人 B.物 C.行为 D.智力成果
27.我国民法规定,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是( AC )。
A.年满18周岁的公民
B.年满16周岁的公民
C.年满16周岁,以自己的能动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
D.所有智力正常的人
28.下列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BC )。 A.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 B.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C.年满10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D.年满16周岁,以自己的能动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
29.因下列哪些原因可导致民事行为可撤销( AB )。
A.重大误解 B.显示公平 C.无因管理 D.乘人之危
30.根据代理权产生的原因的不同,可以把代理权
分为( ABC )。
A.法定代理 B.委托代理 C.指定代理 D.表见代理 31.债权属于( B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9.我国税收种类按照征收对象分为( ABCD )。
A.绝对权 B.相对权 C.主权利 A.流转税 B.所得税 C.财产D.从权利
32.下面属于所有权继受取得的有( CD )。
税 D.行为税
40.我国刑法在溯及力方面,采取的是( A )。
A.添附 B.孳息 C.买卖 A.从旧兼从轻 B.从新兼从轻 C.从D.赠与
33.下列组织和人员不能作为保证人的有:( ABC )。
旧兼从重 D.从新兼从重
41.我国刑法规定: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公民,对下列哪些犯罪行为要负刑事责任
A.国家机关 B.学校 C.医院 ( BCD )。 D.企业法人
34.下面属于公民人格权的有( ABCD )。
A.过失杀人罪 B.强奸罪 C.投毒罪 D.抢劫罪
A.姓名权 B.名誉权 C.荣誉权 42.下面属于共同犯罪人的是( ABCD )。 D.肖像权
35.根据民法通则规定,诉讼时效为1年的有( ABCD )。
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B.生产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申明的
C.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D.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
36.下列人员中,不能和外国人结婚的是( AB )。
A.现役军人 B.外交人员 C.法官 D.律师
37.下列属于我国的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有( ABC )。
A.主犯 B.从犯 C.胁从犯 D.教唆犯
43.下列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的有( AD )。 A.拘役 B.罚金 C.剥夺政治权利 D.管制
44.我国刑法中,拘役的期限一般为( C )。 A.3个月以上3年以下 B.3个月以
上2年以下
C.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D.1个月以
上1年以下。
45.在诉讼过程中,有下列( ABCD )情形时,应该回避。
A.是本案当事人 B.是本案当事人的近
A.父母 B.子女 C.配偶 亲属 C.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D.兄弟姐妹
38.口头遗嘱必须有( B )以上的见证人在场。
3
D.是本案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46.关于我国的审级制度,采用的是( A )。
A.四级两审制 B.三级两审制 C.四级三审制 D.三级三审制
47.关于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问题,采用的是( B )。
司法:是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A.原告举证 B.被告举证 C.双方举证 相邻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不动产的所有D.谁主张谁举证
48.下面性质的案件中,属于必须要经过调解的是( D )。
A.一般民事案件 B.行政案件 C.刑事案件 D.离婚案件
49.刑事诉讼活动中的强制措施有( ABC )。 A.拘留 B.取保候审 C.监视居住 D.拘传
50.下列纠纷中,不能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的有( ABCD )。
人或使用人,在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时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代位权:是指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为保全其债权,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简言之,代位权是指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的权利的一种权利。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节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
A.婚姻 B.收养 C.监护 定或认可、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D.继承 名词解释
法: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或者认可的以权力和
义务为核心内容,具有普遍效力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体系。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
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的效力:即法的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
判例法:是法院通过判决所确定的对以后的案件具有约束力的判例和先例。
立法:是指特定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活动。
4
法律体系: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
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系统的统一整体。
法的适用: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和由国家授权的社会
组织,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国家权力调整和保护具体的社会关系的活动。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
志,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一种行为规则。
法律关系:是由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与人之
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或违
约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惩罚措施。
法的实施:是指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获
得实现的活动。它强调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贯彻。
法律渊源: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即一个行为规
则通过什么方式产生,有何种外部形式才被认为是法律规范,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并成为国家机关审理案件或处理问题的规范性依据。
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
政体:是指政权的组织形式,就是指统治阶级采取
何种原则和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实现自己的统治。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体: 国体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是由社会
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阶级、各阶层在国家中所处的统治与被统治地位;二是各阶级、阶层在统治集团内部所处的领导与被领导地位。
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
行政处罚:行政机关及法定的组织对违反行政法律
规范但尚不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
或其他组织而实施的制裁措施。 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形式之一。指的是国家的内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
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或批准、登记、认可等方式,允许其从事某项活动,行使某项权利,获得某种资格和能力的具体行政行为。
国家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
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宪法:宪法是确认民主制度的、表现国家阶级力量
对比的国家根本大法。
5
部结构形式,即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分两类:单一制和复合制。
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和,它是由统治阶级选拔出一批官员同一定物质手段相结合,按特定的职责关系组织起来,并按行政区域设置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体系。
羁束行政行为:是指法律规范对其范围、条件、标准、行使、程序等作了较详细、具体、明确规定的行政行为。
选举制度:就是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
家公职人员的有关制度的总称,它包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权利的确定,组织选举的程序和方法,以及选民和代表之间的关系等等。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法学基础知识》综合练习答案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